今年以来,韶关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全省民政系统在主题教育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会精神,立足韶关实际,聚焦老年人用餐需求,通过高位化推进、便利化布点、多元化筹资、多样化运营、制度化监管“五化联动”,统筹推进全市“长者饭堂”建设,逐步建立保基本、提质量、广覆盖、可持续的“长者饭堂”服务体系,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营养健康、安全可靠。
目前,全市共建成并运营“长者饭堂”88家、在建34家,其中始兴、南雄、翁源、仁化和乳源5个县(市)已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预计年底可实现全市10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坚持高位化推进
市县镇三级合力抓“长者饭堂”建设
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主题教育上下联动、同题共答的要求,把“长者饭堂”建设作为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长者饭堂建设工作,将长者饭堂建设纳入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一老一小”专项工作,列入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实行“月调度、季督导”。今年6月、9月,分别在南雄市水口镇、始兴县顿岗镇召开全市“长者饭堂”建设现场会,加快推进和落实建设任务。
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分别成立“长者饭堂”工作专班,均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班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并抽调专人负责“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
坚持便利化布点
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韶关市综合考虑老年人口数量、步行通达、用餐服务需求等因素,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标准,统筹利用现有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社区服务机构、小区物业、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饭堂等设施场所及各类闲置设施场地,在人口相对密集、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居(社区),以新建、改造、整合等方式,科学布局“长者饭堂”。
目前,长者饭堂选址在社区服务场所4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家、与餐饮企业合作18家、政府饭堂13家、其他11家,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为有用餐需求的老年长者提供便捷服务。
坚持多元化筹资
确保“长者饭堂”可持续运营
韶关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在发挥政府统筹和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配餐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五个一点”筹资保障模式,走出一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元参与、社会协同的“长者饭堂”可持续发展路子。
目前,市财政已安排620万元用于“长者饭堂”建设和老年人用餐补贴。如始兴县对本地户籍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8元用餐补贴,在原定餐标12元的基础上配餐企业让利2元,特殊困难老年人自费2元就可就餐;南雄市水口镇沙头村“幸福食堂”,依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积极承接旅游用餐,以利润作为补贴资金,有效保障“幸福食堂”长久运营。
坚持多样化运营
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助餐服务需求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韶关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长者饭堂”建设,逐步形成自建厨房服务、单位饭堂专区(窗)服务、邻里互助服务、与资质齐全的餐饮单位合作等多种“长者饭堂”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保本盈利、财政可承受、老人能负担,促进助餐配餐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大力组织动员党员志愿者、“双百”社工、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等力量建立城乡养老配餐送餐服务队伍,优先保障全市失能、独居、孤寡、高龄等困难老年人的兜底性助餐送餐上门等服务,并将送餐上门服务与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赋予“长者饭堂”更多内涵,让更多的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
目前,全市正在运营和计划运营的长者饭堂中通过配送方式配餐的53家,自建厨房的69家。
坚持制度化监管
筑牢“长者饭堂”卫生安全防线
韶关市坚持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并重、行业自律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实现对“长者饭堂”多方位、全链条监管,保证助餐配餐安全可靠、运营服务标准规范。
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覆盖食品生产、配送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构建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从严加强“长者饭堂”建设运营的事前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长者饭堂”统一悬挂公示食品经营许可、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承诺书、投诉电话等制度规章,建立完善用餐配餐登记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源头可溯、流向可追、责任可究”,坚决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多次联合开展日常巡查、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切实保障全市长者饭堂持续安全运营。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