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春节变得格外不一样。作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老年人的疫情防控牵动着社会关切的目光。急难险重面前,最能检验初心和使命。在养老服务领域,有这样一群普通但不平凡的“逆行者”——养老服务工作者,他们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在竭尽全力筑起老人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的同时,开展亲情化服务,让老年人吃好、穿暖,安心度过一个特殊的春节。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广东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截至2月26日0时,全省养老机构累计排查人员116949人,未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把好生活照料关
让老年人生活充满温暖
春节期间,广东各地民政部门都先后实施了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等一系列最严管控措施,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安全防护网”。
“张奶奶,我给您掖下被子,别着凉了。”“王奶奶,这饭菜凉了,我再给您热一下。”“李奶奶,咱们测量下体温,别担心,您的身体一直都很棒。”“奶奶早上好,我先给您披件外套,咱开窗通通风,这战胜疫情啊得需要室内多通风。”…………照顾老人们的日常起居、严格落实封闭工作区体测和清洁消杀要求,24小时贴心守护,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部护理班长黄建英和护理员们秉持着不是子女胜似子女的服务理念,成为防疫期间留院老人身边最心安、最踏实的依靠。由于防疫期间家属探望全面暂停,特护区一位奶奶情绪焦躁,脾气上来时更是直接把饭菜和汤掀翻在地上;黄建英见状默默清理,重新领一份餐盒备好,陪老人唠唠家常,宽慰老人,时而讲个笑话逗笑,等老人情绪稳定后再重新热好陪着她吃完。“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委屈,但是在疫情面前没有什么比老人的生命健康更重要,我也很能理解老人这段时间里的缺失心理,虽然我替代不了她们亲人的关心,但是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好她们。”
据了解,防疫期间,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实施“1+15+24”大班组全封闭工作制:“1”即1组工作人员,包含护理、医疗、康复、饮食供养和行政后勤基本保障人员;“15”是连续工作15天,“24”是一线护理、医疗人员实行每天24小时三班倒;除部分行政值班人员外,其他医疗、护理、后勤等一线岗位人员全部吃住在院。封闭期间各岗位定人定岗,不得交叉、流转、出入其他功能区域,切实保障安全又保障服务。
▲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部护理班长黄建英自学理发为特护区老人打理头发
“非常时期,他们更需要我、更需要关爱,这个时候我不能回家,这是我的责任。”1月25日,在接到肇庆市鼎湖区民政局通知后,负责鼎湖区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项目运营管理工作的第一养老桂城颐养院院长陆丹丽立即对养老院实施封闭管理。当天中午,她利用休息时间,对院内全体员工进行防疫措施培训,并增设洗手和消毒设施,多方协调补充防疫物资,保障老人的住所、厕所、休息聊天场所、活动器械等安全干净。机构封闭管理以来,陆丹丽每日坚持亲自为老人测量体温,加强慢性病老人的营养和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做好防控;尽管特殊时期食材供应紧张,但为了让老人吃得安全、吃出新意,陆丹丽不定时抽查厨房和餐厅并亲自参与食谱制定,和厨师尽最大可能变化花样、增加点心和汤品。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机构和家只有不到800米距离,但陆丹丽却十几天没回家,带领团队每天24小时值班。至今为止,作为全国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试点的第一养老桂城颐养院运行正常,未发生一起不良事件。
▲上两图:肇庆市鼎湖区第一养老桂城颐养院院长陆丹丽组织员工对敬老院全面消毒。
陆丹丽教入住老人戴口罩。
把好临床照护关
为老人制定专属照护计划
“帮我退了高铁票,这个春节不回家了!”今年春节,当别人都在团聚的时候,广州市老人院医务部副部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蔚只能每天吃饭时和家人聊上几句,“今天你们的情况如何?”“挺好的,我们都没出门,大家都健康,你不用担心我们。”大年三十晚上隔着屏幕,赵蔚和孩子们“云吃饺子”“云看春晚”。“妈妈!我们都很好!妈妈!加油!”孩子们的鼓励,让她浑身带劲,放下电话,又去看望身边那些最重要的“家人”——广州市老人院里上千名老人。1月30日,赵蔚就遇到两个“第一次”——一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吴姨春节后返院,按规定,所有返院老人都要隔离观察,然而老人不配合、闹脾气,吵着要回家,赵蔚思索片刻,并与吴姨家属沟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家属陪住在隔离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第二个“第一次”,是当天刚返院的90岁林姨突发高烧,虽然经抽血检验初步判断细菌性感染,但高龄老人出现体温异常引起赵蔚高度警惕:“为保险起见,还是要做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做冠状病毒核酸咽拭子取样,是老人院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广州市老人院医务部副部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蔚(左一)与同事一起讨论研究老人病情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在大年初一实施紧急封院。在三个护理单元中,有两位护理组长因事未能及时返岗,事出紧急,防控措施密集且护理工作量突增,情急之下,医护部护理组长朱美玉勇敢站出来,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以一顶三扛起了三个护理单元的管理职责。封院期间规定长者体温达到37.3℃即要求转移送医院隔离检测,这要求护理团队对长者的照顾须更加专业严格、细致入微。聂叔长期卧床、鼻饲进食。由于肺部易感染,平时易发烧,护理难度非常大,老伴和女儿几乎每天都来院里探视,但封院后家属不得入院,她们非常着急。经沟通,朱美玉积极配合专责护士,结合医生、康复师、社工、营养师和家属的多方意见,给聂叔特别制定了一份“封院期间的个人照护计划”,不仅增加了身体指征监控频次,及时观测血氧、血压等指标变化;还增加了喂食、喂水、拍背、排痰和吸痰频次,包括半夜三点的喂水等均详列在照护计划上。为了缓解封院期间家属见不到聂叔的焦虑,细心的朱美玉每天协助聂叔与家人视频聊天,将聂叔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属。经过精心护理,聂叔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好转,获得家属连连称赞。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医护部护理组长朱美玉询问老人情况
把好心理健康关
“亲情视频”让老人和家属“面对面”聊天
随着疫情蔓延及封闭管理,一直被提醒为“易感人群”的老人们对疫情谈之变色,家属探视受到严格限制也让老人们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广州市老人院,从大年初一开始,党员社工李嘉琦、唐颖思第一时间来到老人身边,教老人戴口罩、七步洗手法;张贴“防‘疫’小贴士”,带动老人做手指操放松肌肉;带来文房四宝陪老人挥墨解闷;通过微信让老人和家属随时视频连线……在她们的持续努力下,老人们渐渐走出“阴霾”,开始适应这种特别的生活。“你们不用来啦,我们在这里很安全!”宋姨对着屏幕对面的孙子笑道。“只要你们在身边,我们就心安。”心和心连在一起,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在东莞市石碣镇敬老院,封院期间推出了“亲情微时光”服务。87岁的莫婆婆在2018年8月入住敬老院,平日婆婆十分依赖儿子,当得知儿子阿和在防疫期间要执勤,婆婆内心既担心又想念。当社工和婆婆说起“亲情微时光”服务时,婆婆嘴上说“不用不用”,但社工深知婆婆内心对家人充满挂念,便把婆婆带到社工办公室,当穿着安保制服的阿和在镜头面前报平安,婆婆的眼角不禁地湿润了起来,一遍又一遍喊着儿子的名字。阿和也知道母亲的担忧:“没事,我很好!” 莫婆婆说,只要儿子平安,一切都好。
▲东莞市石碣镇敬老院“亲情微时光”服务,莫婆婆与儿子视频聊天
把好后勤保障关
撑起老人、职工生活“保护伞”
战疫期间,每天清晨5时,当整个城市还在酣睡时,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厨师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洗米煲粥、和面做包子、做馒头,每天他们都要为100多名老人以及200多名儿童、200多名员工做好餐饮保障,锅碗瓢盆交响曲随着渐亮的天空慢慢奏响。
▲天还没亮,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厨师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减少人员进出,把对老人可能造成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广州市老人院于2月8日正式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天300多名干部职工日夜坚守岗位,24小时待命,确保老人得到最好照料。如何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这么多职工的住宿问题?老人院物业管理中心主任宋恩亮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他带领团队加紧布置临时宿舍,在三天内完成了150张床铺的安装。这些天来,他辗转在办公室和颐养园之间,按照排班作息时间为护理员、护士、医生、行政人员安排宿舍;联系采购生活物资;整理宿舍内务……大到被子、毛毯,小到吹风机、衣架、水壶、电蚊水,甚至电视机遥控电池、窗帘的挂钩,他都一一考虑其中,唯恐出现遗漏、疏忽。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宋恩亮做事雷厉风行。每每听到住进宿舍的员工为他提供的“酒店式服务”点赞,他却总是云淡风轻:“能够想到的、能够做到的,我都尽量去做,作为后勤集体的一名党员,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在前,只能尽全力为同事们做好服务保障”。
广州市第二老人院物业管理中心的周劲锋是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话不多,总是默默钻好每一个螺丝钉,接好每一条电线。临时开设的隔离观察区需要安装电视和洗衣机,以解决返院隔离老人的文娱需求和生活需求。但在封闭式管理条件下厂家无法上门安装,周劲锋主动请缨,“放心,包在我们身上!”在他的带领下,3名维修工仅用2天时间,就顺利完成3层楼60台电视机和8台洗衣机的安装工作。看到老人们为自己的服务竖起大拇指,他扶了扶眼镜,笑眯着眼,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
▲广州市第二老人院物业管理中心周劲锋默默钻好每一个螺丝钉
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民政人,坚守奋战在抗“疫”战场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心用情践行着养育安置保障老人特殊弱势群体的担当和使命,抒写着至善至美的人间大爱情怀。
(省民政厅综合各地民政部门、养老机构投稿及广州日报整理)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