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

广东代表委员共话文化强省建设 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 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

时间 : 2024-03-10 08:36:1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东如何铸就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让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广东代表委员建议,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宏伟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真言良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

  建设“国家艺术大家档案”

  数字化平台

  如何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林蓝建议,设立“国家艺术大家档案”数字化平台,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传承国家文化记忆,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艺术发展、人才培养、精品创作、行风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启迪示范。

  “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几代老艺术家,不仅是我国文化发展进程的见证者,其自身艺术历程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蓝表示,如何研究好、挖掘整理好、保护归档好,同时传播利用好艺术大家的鲜活故事和文脉精神,迫在眉睫。她建议将该数字化平台建设列入“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工程,各相关单位建设数据化分支平台,打造可供业界共享的资料库,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利用;聚焦“大家”重点培养工程,加大我国艺术名家大师和优秀中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与推介力度,建设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老中青艺术人才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

  举办艺术节

  提升粤剧全球影响力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曾小敏说,作为最具岭南特色的地方剧种,近年来粤剧守正创新,成绩斐然,不仅舞台作品获奖不断,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的跨界融合更是频频“破圈”。相较之下,粤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较弱,缺乏在全国较有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品牌。

  “艺术节的配套推广展示,对提升剧种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有巨大作用。”曾小敏建议,举办“中国粤剧艺术节”,更好地以粤剧为纽带,联系全球喜爱粤剧、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首届“中国粤剧艺术节”可以在北京举办,通过粤港澳三地联动,开展三地优秀剧目展演、优秀粤剧电影展、新时代粤剧传承发展研讨会、名师讲坛、粤剧进校园、全球粤剧人才集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并把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把“中国粤剧艺术节”打造成为全球影响力大、参演粤剧团体多、活动版块丰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重大艺术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张志兵:

  提升文化保险服务能力

  护航产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但国内目前尚无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保险机构,亟须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保险的‘压舱石’作用。”张志兵说,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金融手段,文化保险机制在文化领域的深入运用,特别是借助保险的风险保障、定价杠杆、保险增信等功能,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志兵认为,设立一家专业文化产业保险公司是短时间内切实有效提升文化保险服务能力的较好办法。他建议可以按“政府主导、企业主建、混合所有”原则设立公司,充分发挥国企、民企的互补优势,通过创新多元化文化保险产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市场活力,激发文化市场创造力,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从政策层面支持发展文化保险业务,通过立法等形式将相关险种列入强制保险范围,如文物保险、电影完片保险等,并将知识产权险等相关险种列入政策性保险范围,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护航。

粤来粤好

  打造广东公共文化新空间 “高颜值”与“新服务”并存

  走进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的禾肚里稻田民宿“粤书吧”,坐在设计简约的书吧,抬头可见清幽的稻田景致,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前来阅览书籍。

  像这样点缀在村庄、社区、景区或是商场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广东有超过4000家。它们以“粤书吧”“粤文坊”为代表,以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为特色,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不断深入城乡肌理。

  藏身于东莞市望牛墩镇的新空间“茂春里·望汐坊”,自正式开放以来,已举办非遗体验、美学培训等近300余场活动;位于中山市西苑社区内的香山书房,推出粤语角、音乐读书会等一系列新潮活动,让书房在短短2个月内就吸引了4.5万人次……

  这些“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不再拘泥于传统空间的单一功能模式,在公共阅读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之外,还发展出了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科技体验等多种功能,探索出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模式、文化惠民的新路径。

  “高颜值”与“新服务”并存,公共文化新空间不仅成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还成为彰显地方特色的文旅微地标。据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广东还将以“一刻钟文化圈”为目标,重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让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广阔的人群。

  粤产文艺“爆款”作品不断 激活岭南文化新表达

  一部舞剧,如何舞出花城广州的悠悠粤韵?

  肥美流油的烧鹅、摇晃的蒲扇、盛放的蝴蝶兰……排练厅内,饰演广州街坊的演员们人手一件道具,充满浓郁的广府生活气息。这是广东歌舞剧院火热创排中的舞剧《人在花间住》,将于4月26日至27日“上新”。

  “广州有着浓烈的人文气息。”特邀担任总导演的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希望,用舞蹈来展现岭南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

  近年来,舞剧《咏春》、电视剧《珠江人家》等粤产文艺“爆款”作品不断涌现。“从岭南文化富矿中汲取、创新,是打磨好作品的关键。”广东歌舞剧院院长熊健说,该院以舞台艺术形式激活岭南文化“双创”,助推广东文艺诞生一个又一个“爆款”作品。

  10年间,《沙湾往事》近5轮巡演,足迹遍布60多个城市,获多个国家级大奖,成为岭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音乐剧《雄狮少年》新年首演,甫一亮相,便在年轻人中“燃”起“醒狮热”。3月8日至10日,粤语版《雄狮少年》还亮相香港艺术节,用年轻、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弘扬和传播岭南醒狮敢为人先的精神。

  “通过‘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岭南文化新表达,创作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熊健表示,接下来还将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岭南文化当代风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