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珠海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这背后,是这座宜居之城进一步破解“城市病”、筑牢城市“里子”的一盘大棋。
以法治为引领,珠海坚持以人为本、看长远、谋全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全力探索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地下管廊建设之路,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作为特区,珠海的先行先试,不仅将为国家和其他城市提供立法探索和实践经验,也将助力创新型开放型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建设。
法治保障让地下管廊建设运营有法可依
在横琴环岛北路的地下综合管廊里,电力、通讯、给水、排水等不同的缆线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塑料管道内,在墙壁上有序摆放、互不干扰。在这里,各管线业主单位可以十分方便地对线缆等进行检修。
早在2013年,横琴就打造了国内一次性建设长度较长、体系较完整的地下综合管廊,并在今年获评“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曾参与工程建设的中冶华发公共综合管廊有限公司工程师闫立胜表示,按照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埋藏在地下的管线分属不同部门,在改建、迁建和维修时经常要对道路“开膛破肚”,形成所谓的“拉链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则可以避免这些情况。
综合管廊建设是全新的事物,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建好管好,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纳入法治轨道。
从今年2月起,《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性地方性法规,意味着珠海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进入了法治轨道运行。
效仿国际经验,《条例》全面理顺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建设主体、运营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及技术标准体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珠海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和成片开发区域在新建道路时,都应当规划以公共隧道形式的干线、支线管廊为主的管廊;而对于老城区,则必须与城市更新、道路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同步,统筹规划建设共用管沟形式的缆线管廊。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建管廊区域内的管线,除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无法纳入管廊的管线,以及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外,必须按照专项规划要求进入管廊,以从源头避免“拉链路”的产生。
而在备受关注的融资方面,《条例》则明确在年度预算和建设计划中安排的管廊项目,可以纳入到地方政府的采购范围内。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珠海还明确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到2020年健全管线入廊收费机制,并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大力推广PPP模式参与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制定这样一部地下综合管廊特区法规,对于推动管廊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和其他城市提供立法探索和实践经验。”上述负责人表示。
规划先行立足长远拉开综合管廊系统框架
站在珠海孖髻山向西远眺,不远处的一片工地上,按照滨海风光、岭南风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平沙新城,正在瞄准“港湾明珠,蓝色水城”的目标加速推进。
日前,服务平沙新城起步区启航路一、二期和卫东路二期等3条市政道路及周边地块区域的4083米支线型综合管廊已经规划设计完毕,年底前即将开工建设。
“如果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地下综合管廊就是血管和脉络。在建设中,重中之重是要有统一的大规划,不能分版块各自为战,不仅要搭建起管廊的主管道,还要预留出未来的发展空间。”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有超前意识,早规划、早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条例》实施后,珠海进一步完善管廊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管廊建设和管理工作,明确提出按“百年工程”的国际先进标准,以高度历史责任感推动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工作,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长远效益。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首先要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上述负责人指出。瞄准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珠海已大力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对城市“生命线”进行全方位体检,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区域、系统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等规划要素。
此后,珠海随即启动《珠海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4—2020)》的编制工作,分近、中、远三期确定了综合管廊的建设规模,其中,近期到2017年建设综合管廊总长度约32公里;远期到2020年综合管廊总长计划达到约100公里,构建初具规模的综合管廊体系,远景至2060年综合管廊总长达到200公里,形成各城市片区间既相对独立又不乏联系的综合管廊系统。
建管合力大数据助力“生命线”可持续发展
“以往在对城市路面进行抢修时,施工人员拿着从各管网权属部门处收集过来的地下管网图进行挖掘,但有可能一铲下去火花四射,要么挖断了电缆,要么挖断了地下燃气管网。”珠海市城建设施管理中心负责人曾感慨。
在珠海香洲老城区,此前因为管线“超期服役”、权属复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难以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
随着珠海建设理念不断创新、城市建设水平日益提升,上述情况将成为“过去时”。不久前,珠海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将在今年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切实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协同建设和有效管理。
有了大数据管理保驾护航,在“看不见”的地下,珠海还将多措并举,确保其安全运行。
《条例》明确,将为管线的“保险装置”——综合管廊及周边区域划定安全保护区,如在保护区内进行爆破、挖掘城市道路公路、排放倾倒腐蚀性液体气体等行为,必须事先报告,并提供管廊运营单位认可的施工安全保护方案才可进行。
以横琴为标杆,珠海未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将为其配备监控摄像、温湿度控制、氧气控制、烟感灭火器等设备仪器,并连接至24小时远程管理的监控室。
现代化的智慧城市,需要更智能、高效的管理能力。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廊建设与管理形成合力,不仅可以治愈“拉链路”,更可以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