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广东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培育创新 激发“专精特新”活力 培育强链补链生力军

时间 : 2023-01-06 09:39:4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我们的目标是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超音速”)董事长张俊峰说。作为国内首家AI+视觉锂电智能视觉检测设备企业,2022年,广州超音速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调研组走访发现,在广东,越来越多“小而精”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广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67家,位居全国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04家。

  专家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创新“独门绝技”,起到锻长板、补短板的作用,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可或缺的一环。

  强链补链

  “小巨人”加速产业链价值提升

  凭借AXPT0256型全极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多款“硬科技”产品,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睿雷达”)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嘉宾的目光。

  这家成长近10年的企业,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营的相控阵雷达系统产品研究及其应用,被中国雷达行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纳睿雷达的发展历程,正是广东中小企业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生动写照。这些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长期的苦练内功、强化创新、以专注铸专长,成为所属产业内的细分领域领航企业。

  “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仍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面临着设备联网难、设备连接成本高、模型跟不上等瓶颈。”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鲁邦通”)董事长陶洋表示,在众多工业互联网企业中,能同时提供软硬件结合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企业为数不多,鲁邦通便是其中一家。

  作为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鲁邦通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末,研发投入占营收超过10%,专利申请量达到数百项。

  如今,在全球工业无线通信网关及路由器领域,每20台工业网关就有1台由鲁邦通生产。在国内市场,鲁邦通软硬件结合的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互联网场景。

  在锻长板、补短板的基础上,“专精特新”企业也在推动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

  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作配套、融通发展,提升了产业链协同性。“我们为佛山市一家调味品龙头企业提供了5G高速工业路由器及设备管理云平台,可智能剔除高速包装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目前该企业的检测准确率已超99.6%。”陶洋说。

  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通过加强协同创新,与产业链相关方相互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提质增效。

  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的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浩控制”),是业界知名的工业自动化与生产管控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日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问题,中浩控制研发了一套协同制造数字化平台,已在100多家美妆日化上、下游企业投入使用,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成果转化

  助企业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

  20年前,在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的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内曾刮起一股“创业潮”,一批应用型研究所纷纷转制,却只有少数创业者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中浩控制便是其中之一。

  “‘产学研’是我们基因里的东西。”中浩控制董事长张昊说,“产业化并非易事。但我们本身就是一个产学研综合体,我们来自省科学院,科学院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团队基础,而我们则是研究所成果向企业应用转化的载体和桥梁。”

  为了激励研发创新,中浩控制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研发,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建立了紧密合作。

  与产学研高度一体化的中浩控制不同,纳睿雷达选择了一条“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路径。

  山西隰县、蒲县地处吕梁山南端西麓,是生产优质梨果的黄金地带。“针对当地气象部门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放在首位的需求,我们部署了两台X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并针对性制定预防方案,构建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应对雹灾、洪灾、风灾等‘多灾并存’现状。”纳睿雷达产品经理李耀安介绍,自2019年纳睿雷达在吕梁地区开展精准农业气象保障服务试点应用以来,为当地特色林果产业减少气象灾害损失达数千万元。

  鲁邦通则通过与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双管齐下,推动产业的创新融合。“针对复杂环境下电梯物联网运维监测中数据监测和运行安全的难点问题,我们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了电梯融合智能感知技术,建立了电梯管理云平台。”陶洋举例,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梯门异常检测的融合感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在国内多个省份和海外部分国家大范围推广应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放眼全省,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同时对接产业链,让科技成果跑出转化“加速度”,推动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企业培育

  激发涌现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日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小企业走“专精之路”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广东不断出实招、举实措,提供全方位服务,厚植企业成长沃土。

  省级层面,省工信厅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启动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工作。2022年上半年,广东又出台了“助企25条”“稳工业32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减税降费、企业提质增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等行动。与此同时,各地市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培育创新,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2022年8月,省工信厅发布《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优质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梯度衔接组成。

  在融资方面,2022年4月,省工信厅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开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行动计划。同年5月,“专精特新”企业政银合作的“朋友圈”又扩容至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这两次政银合作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一系列融资服务产品,并将分别带来总授信额度1000亿元、2000亿元的融资支持。2023年,广东省力争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融资6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超1500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各方合力下,广东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十四五”期间,广东全省将推动培育1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