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东莞市以“三闭环”治水模式开展碧水攻坚战: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典型做法之七

信息来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处 时间:2022-03-11 22:39:54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典型做法之七:东莞市以“三闭环”治水模式开展碧水攻坚战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科学、精准”的治水原则,紧紧围绕“全流域,全天候,全河段”综合治理目标,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三闭环”治水模式,促进水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全市国省考断面持续改善并实现达标,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实现“长制久清”,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内河涌整治641条。2017年,东莞市成为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麻涌镇华阳湖经整治后成功入选国家湿地公园。

  一、构建治理责任闭环

  实施一张蓝图治水,出台东莞市治水1号令,制定各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方案,以水质目标为导向,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为核心,全盘安排部署,改变镇街各自治理的局面,为全域治水提供明确路径。完善全市治水组织架构,建立市级-流域-镇级指挥体系,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建立市领导包镇督导、市主要领导约谈等制度,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市长任总河长,直接下沉一线协调解决重大瓶颈问题。完善市直部门协同机制,大力简化治污项目审批流程。构建以治污攻坚为导向的环保责任考核、治污工程绩效考核等考核体系,压实镇街责任,市镇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定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并创新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推动水污染治理从顶层设计、任务下达、工作落实、成效核查的责任落实,形成责任闭环。

  二、构建系统治污闭环

  坚持系统治污理念,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污水管网系统完善工程、雨污分流及接驳工程、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质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五大工程”。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为核心,构建污水从源头收集-管网输送-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闭环建设。将全市建成区域划分为13296个排水单元地块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推动源头污水“全收集”。“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约1.2万公里,构建了覆盖全市建设区域的污水输送脉络。大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新增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营项目18项,污水处理规模从258.5万吨/日提升至374.5万吨/日,完成35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推进流域攻坚,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开展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4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力保障国考断面达标。同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市级及“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

  三、构建长效管理闭环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水污染群防群治,推动污水源头产生、运输、处理等环节的闭环管理,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效。强化水环境源头管理,出台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制度和准入负面清单,确保区域排污“只减不增、逐年削减”,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超5.8万家。完善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机制,加强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强化环境执法,全面落实最严格、最严厉的环境违法惩处要求。创新出台有奖举报政策,鼓励引导市民参与环境监管,开展“河湖治理大家谈”等活动,与群众共同交流治水思路。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印发《东莞市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暂定制度》《东莞市2021年重点河涌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将相关重点河涌列入补偿范围,实行“双向补偿”,促进水质提升改善。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