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12月14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以及珠海、湛江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黄惟主持。以下为直播实录:
广东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黄惟
主持人黄惟: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广泛深入宣传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重大举措,省新闻办举办了“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已正式印发实施。广东作为海洋大省,加快培育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对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助推广东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便于社会各界深入了解《规划》的具体内容,今天(12月14日)我们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以及珠海、湛江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苏伟光先生,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新天先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峻华先生。
现在,有请屈家树先生介绍《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
屈家树: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广东海洋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海洋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滩涂广布,港湾优越,岛屿众多。其中大陆海岸线居全国首位;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3倍,居全国第二。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海洋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十三五”时期,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既定任务,海洋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1.72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6%,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省重点支持的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六大产业加速发展,年均增速高于全省海洋经济增速5个百分点。全省建成省级以上涉海平台约150个,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等一批海洋领域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海洋领域专利授权超1700项,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连续举办5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成功打造“中国海洋经济第一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全面提速,以及“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沿海地区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持续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海洋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驱动不充分、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不充分等问题,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海洋经济工作,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设置了海洋专章,同时将《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列为全省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由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规划》编制工作从2020年3月正式启动,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科学研判“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经过精心谋划和科学论证形成。
《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突出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了6大重点任务,提出5项重大改革和6项重大工程,全面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接下来,我具体介绍一下《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规划》的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海洋强省总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海洋开放合作迈向新台阶和海洋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等五个目标,并量化为16项具体指标。其中,到2025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建成10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5个千亿级以上的海洋产业集群。
二、关于《规划》的重点任务。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动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空间响应,“十四五”期间将构筑陆海一体的“一核、两极、三带、四区”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一核”指着力提升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两极”即以汕头、湛江为极点加快发展东西两翼海洋经济;“三带”指统筹开发海岸带、近海海域和深远海海域三条海洋保护开发带;“四区”是指聚力建设海洋高端产业集聚、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四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今天,我们也特别邀请了珠海和湛江市政府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其中珠海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代表,湛江作为“东西两翼海洋经济发展极”代表,待会记者朋友们也可以听听他们关于“十四五”期间发展海洋经济,助力形成“一核”“两极”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的想法。
二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我省海洋经济总量大、海洋产业门类齐全,但海洋经济的整体结构仍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2020年,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3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省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例高达83%,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尚处于培育阶段。基于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以及未来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为抓手,重点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天然气水合物等7大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油气化工、海洋船舶、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4大传统优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我省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优化拓展海洋旅游、蓝色金融、航运服务等3大海洋服务业。推动海洋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现代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同时,重点培育一批海洋领军企业,打造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以及现代海洋渔业等5个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海洋科技项目,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为核心,构建高水平、多层次海洋实验室体系,加快筹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协同攻关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升核心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强化海洋科技人才引育,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四是推动海洋经济绿色高效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大对海洋生态修复的投入,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加强政策标准衔接,建立“流域+沿海+海域”协同的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体系,重点加强陆源入海污染控制。推动海洋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与高效率利用,积极探索海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促进海洋经济绿色高效转型。
五是加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我省毗邻港澳,面向南海,“十四五”期间将以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在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深化与港澳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与海南、广西、福建等周边省区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泛珠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积极打造南海开发保障基地,强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六是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管理能力。
“十四五”期间将从提升管海、护海能力出发,聚焦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公共服务,统筹安全与发展,着力推动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观测监测、预警预报、风险防范、应急救援全流程的海洋灾害防控安全体系,筑牢海洋防灾减灾防线。大力弘扬特色鲜明的南海海洋文化,推动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一批海洋博物馆、海洋历史文化遗址公园等建设,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关于《规划》的重大改革和工程。
“十四五”期间将聚焦深化改革,加强重点攻坚,探索建立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海岸线占补制度、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蓝碳标准体系等五项重点改革举措。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部署开展蓝色科技走廊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示范、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海洋基础设施、海洋生态保护、智慧海洋等六大工程建设,共包括30项重大工程项目包。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我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沿着“十四五”规划路线,抢占高地,走在前列,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蓝色力量,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主持人黄惟:谢谢屈家树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省发改委,“十四五”期间,广东将要怎么样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谢谢。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苏伟光
苏伟光:“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不断强化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提升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地区通达水平,着力打造东西两翼新增长极,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新时代广东发展主战场。
一是加大沿海重大产业集群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沿海经济带重大产业布局,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向东西两翼布局。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六大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石化、钢铁等沿海重化产业带和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统筹部署产业链集群发展所需新型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各类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开发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贯通沿海经济带快速大通道。构建联通东西、纵贯南北、沟通海陆的交通大通道,重点打造汕头、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腹地。强化贯通沿海经济带的高速铁路通道能力,优化完善沿海经济带高速公路通道,加强高速公路与沿海港口、重要城镇、开发区、城市新区、物流站场的连接。加快建设以汕头港、湛江港为核心的东西两翼港口群,统筹推进疏港铁路建设。
三是加快提升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发展能级。以省域副中心建设为引领,大力培育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极。支持汕头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创建现代海洋城市。构建以汕头高铁站、汕头港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汕头港航基础设施和集疏运能力。打造汕头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支持湛江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创建现代海洋城市,推动疏港铁路和公路建设,发展海工装备、钢铁等临海工业。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构建“双核+双副中心”的动力机制。强化汕头、湛江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大力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一体化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刚才屈厅提到了广东海洋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不充分,请问“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如何进一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谢谢。
屈家树:谢谢您的提问。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海洋治理能力建设不充分的问题,在几个方面着力开展建设:
一是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升资源要素支撑保障能力和水平是我们的首要工作。今年以来,全省共批复项目用海316宗,用海面积8000多公顷,有力保障了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汕尾至汕头铁路、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用海。
接下来,我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从严管控新增围填海的政策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重大用海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综合服务体系,扎实做好重大项目用海服务保障工作。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探索开展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及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保障合理的用岛需求。继续实施“海砂开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两权合一”市场化出让工作,保障海砂市场供应。
二是加强海洋管理制度创新,提升海域海岛精细化管理水平。
我们将持续推进海域海岛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目标清晰、手段合理、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监管体制,系统提升省、市、县三级海洋监视监测能力。探索建立海洋协管员制度,健全违法用海用岛巡查发现机制。探索开展海域立体分层设权试点,按照海域水面、水体、海床或者底土分别设立使用权,从立体空间层面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了《海岸线占补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建立了海岸线占补制度。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推行海岸线占补制度,试点开展海岸线有偿使用和指标交易,在确保全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的同时,推动海岸线保护修复,促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完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海洋大数据中心,推动海域使用“一网通办”,通过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沙滩共享”专项清理行动,全面解决公共沙滩各种形式的“私有化”“私属化”问题,推动公共沙滩空间贯通开放,实现“还滩于民”。加快修订全省海域使用金分级征收标准,重点简化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计征方式、降低征收标准,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省部合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万山),为智能船(艇)、海洋电子信息、波浪能、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供持续、长期的试验测试服务,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进行分析与评估,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公益、开放、权威的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规划提出要支持珠海立足本地特色跟资源去争创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请问胡市长,珠海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去创建现代海洋城市?谢谢。
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新天
胡新天:珠海因海而名、因海而兴,海域面积9348平方公里,大小海岛262个,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的海滨城市。近年来,珠海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强大支撑。“十三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以海洋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海洋产业体系,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600多亿元增加到了800多亿元。目前,高栏港已建成亿吨大港,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创建,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的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第一部推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也已经出台,以上均为珠海创建现代海洋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珠海迎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赋予珠海更大发展空间和自主权,为珠海创建现代海洋城市释放出强大发展潜力。接下来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服务和支撑海洋强省建设。
一是统筹保护利用,强化海洋资源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等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好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条例、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加快推进海砂和牛头岛市场化出让,保障重大涉海项目用海审批,探索海域使用分层设权等试点任务,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要求,实施海岸线占补制度,促进海洋生态、海洋利用和海洋管理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强化产业集聚,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建设万山国家级海洋综合测试场,规划建设珠海深海高端智造科技园,大力培育涉海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三角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一批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海洋源头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争取突破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四大海洋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海洋旅游、海洋油气化工和海洋交通运输三大海洋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金融和航运服务两大海洋高端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竞争力。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坚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加强涉海工程环境监管和自然岸线管控保护,加快海湾、海岛、海岸线生态修复和合理利用,推动实施沙滩整治修复、岸线景观改造、海堤建设、近岸清理等工程建设,拓展高品质亲海空间,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沙美”的“美丽海洋”。
四是抢抓发展机遇,促进海洋合作交流。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构建和“四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好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推进珠海与港澳、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更深层次的海洋经济、科技、人才合作。积极参与南海开发和服务保障,鼓励涉海企业走出去,加强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境外投资合作。
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珠海经济特区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广东建设“海洋强省”上体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续写新常态下珠海发展新篇章。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香港大公报记者:请问省自然资源厅,近年来,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加大,请问广东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候是如何加强海洋修复,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十四五”期间会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屈家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同时海岸线的整治修复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
自然资源部门成立三年多来,我厅认真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海洋保护修复,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正在编制的《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提出重点提升珠江、韩江等重要河口生态环境,开展大亚湾-大鹏湾、靖海湾、柘林湾等重要海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南澳岛-澎湖列岛等海岛生态保护,重点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滨海湿地修复、海堤生态化及美丽海湾“五大工程”。同时,编制了《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了若干海洋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二是制度体系加快完善。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我厅组织对全省近100平方公里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实施分类处置,全面完成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并加快实施。构建了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进一步摸清海洋资源家底并开展定期监测,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强化海岸线常态化考核监管,确保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目标要求。此外,我省还专门成立了全国首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组织开展了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活动,其中有3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前十名,在社会各界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三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明显。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约3.6亿元,支持揭阳、阳江和珠海市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另一方面,省财政也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2019年起专门设立海岸带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共投入13.5亿元,开展海洋生态修复项目45个,修复71公里的岸线、打造魅力海滩81公顷、海堤生态化建设7公里、湿地保护1089公顷,并建设11个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和10个美丽海湾。截至2020年底,我省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480多公里,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是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新进展。我们常说“南红北柳”,南红指的就是红树林。习近平总书记对红树林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指示。
广东作为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在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20年11月27日,广东省人大修订通过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专门增加了红树林保护的专章,进一步完善了红树林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厅会同省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等六项举措。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为我国开发的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对探索红树林生态价值实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积极意义。
“十四五”期间,我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系统修复,促进人海和谐共生。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在海洋生态本底调查监测、相关规划编制、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用海管理、历史围填海处置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不断加强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是加快推动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围绕构建海洋生态一张图,建设一批海洋生态基础性监测站。持续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部署推进一批海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建设五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红树林保护修复力度,探索红树林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红树林营造修复,确保到2025年底完成国家下达的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和修复2500公顷的目标任务。
三是加快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探索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机制,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构建持续回报和合理退出机制,实现社会资本进得去、退得出、有收益,从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谢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寄予厚望。请问“十四五”期间,湛江在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峻华
陈峻华:湛江是海洋大市,海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243.7公里,占全国6.9%、全省30.2%,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湛江最突出的发展优势,市区坐拥世界级深水海湾湛江湾,拥有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大港湛江港,城中有海、城海交融是湛江城市的最大特色;海洋生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拥有一批海洋经济研究院所。海洋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湛江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现代化区域海洋城市。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一)加快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布局现代临港产业,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依托湛江钢铁等四个投资均超过100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谋划构建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和一县(市、区)一省级工业园区“1+N”发展布局,打造绿色钢铁等13个现代临港产业集群。推动远深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滨海旅游、风力发电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
(二)加快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湛江特色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设立海洋生物基因资源、药物资源库,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联合开展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引进重点科研项目、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海洋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挥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作用,推进海洋资源创新开发。
(三)加快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加快湛江吴川机场、5条高铁、高快速路网、港口群等交通设施建设,为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创造互联互通条件。发挥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拓宽区域海洋经济合作空间。对接服务“双区”“双城”“双合作区”建设,深化与广州“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强化湛茂都市圈合作,推进海洋产业共建、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化与海南相向而行,推动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建设,推动湛江港与海南重要港口共建组合港,建设国际能源、大宗商品、航运等交易中心。推动组建平台运营公司,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用好用足即将生效的RCEP协定政策,推动农海产品等优势产业开辟国际市场。
(四)加快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红树林的资源优势和碳汇作用,探索发展蓝碳经济,把“红树林之城”建设成湛江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打造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湛江样板”。统筹推进美丽港湾建设、近岸海域污染整治、红树林修复等工程,加大海洋生态修复保护力度,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促淤护岸、固碳储碳能力,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着力建设人海和谐的美丽湛江。
(五)加快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海洋城市,加快完善工作机制,有序实施系列重点工程和任务,强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建立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大力发展海洋金融。完善要素保障机制,推进集约高效用海,加大海洋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用地、环保等保障力度。
湛江是海洋大市,发展底色是蔚蓝的,我们在唱响蓝色主旋律的同时,也将唱好绿色的副旋律,在“十四五”期间为建设海洋强省、促进全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再作新贡献!谢谢。
主持人黄惟: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向各发布单位了解情况。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