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发生时往往十分凶险,患者命悬一线,有效抢救时间极其短暂。
汕头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各相关部门正致力于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全市心源性猝死的救治率和社会急救水平,完善社会急救体系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等所致伤亡率,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通力合作▷▷
争分夺秒跑赢“死神”
“滴—嘟—滴—嘟—”夜色中,一阵急促的救护车警笛声在汕头市一体育馆前响起,一名已不省人事的病人被快速送上救护车。上车前,这名病人已接受3次AED除颤和持续胸外按压。而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急救团队已经就位,准备病人到院后立即展开施救。
这紧张的一幕发生在11月20日晚。当天21时15分许,一名羽毛球友在打球后与人聊天时,突然不省人事,身体倾倒,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庆幸的是,附近球场运动的人群中,刚好有数名医生,听到工作人员呼救后他们迅速响应。
“我们听到了马上就跑过去,立即展开施救。”汕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加伟介绍,病人当时颈动脉没有脉搏,判断为心跳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于是他和同行的医生朋友们把病人放在平坦地面,接替进行胸外按压。考虑到病人有恶性心律失常,于是他们向场馆工作人员要来了配置在场馆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为病人除颤。
汕头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指派汕头市中心医院出车。21时16分,医护人员在1分钟内即备妥各类急救设备,出车前往现场救治。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郭舜奇介绍,120救护车上配备了机械式心肺复苏机,保障了车辆在快速行驶中也能高质量进行心肺复苏;而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团队已在医院做好充足准备,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体外呼吸与循环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也都已到位,准备随时参与抢救。
当晚在急诊科接诊病人的发热门诊副主任赵贤武介绍,接到病人的第一时间,急诊团队立即展开救治,同时采集病史进行紧急评估。在循环按压近10分钟后,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根据心电图结果,病人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于是急诊团队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心血管介入团队立刻到场,准备进行介入手术,打通梗塞的冠脉。“开通冠脉是越早越好。时间就是心肌,早一秒都可以挽救病人更多濒死的心肌!”赵贤武介绍,从病人送入急诊大门到介入团队首次放入球囊打通梗塞血管用时仅30分钟左右,远远快于国际约定的黄金“门球时间”90分钟。
从病人在场馆被及时发现异常,到在场医生第一时间准确判断与急救,工作人员取来AED除颤;再到汕头120第一时间指派警情,汕头市中心医院快速出车,病人到院后各科室默契合作。这一场紧急抢救,完美诠释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副主任卢森荣介绍,经过多科室的通力合作,病人病情稳定,神智恢复清醒,整体上预后良好,正在进一步积极治疗中。
加强培训▷▷
普通市民培训后也能施救
郭舜奇介绍,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各方无缝衔接是病人能够及时挽回生命并取得良好预后的原因。他介绍,心跳骤停发生后,每过去1分钟,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就下降约10%,即抢救的时间窗口只有10分钟。更重要的是,当心跳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脑细胞将因缺血出现不可逆损害,所以在4分钟内及时抢救对病人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着“黄金4分钟”的说法。
“我们呼吁社会公众,要积极参加急救技能培训,还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敢于及时施救。”郭舜奇介绍,普通市民只要接受过专业的急救技能培训,都能够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能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展开施救。
据了解,目前,汕头正加大政府主导统筹民众急救培训的力度。汕头市卫生健康局牵头组织汕头市120指挥中心、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急诊科专家及医学技术骨干组成培训专家组及教学团队,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单位具体情况,设置培训内容,突出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常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通过培训心肺复苏术、AED的操作以及家庭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等,有效促进公民急救技术的提高,达到自救或救人的多赢效果。同时,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应急救知识培训、公益宣讲、主题宣传活动,以提升院前急救意识与公众参与率,切实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贡献。
此外,汕头市红十字会也建立起由红十字会总会认证的有专业培训师资格的专业救护培训师资团队,以“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主题,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和进农村“五进”活动,为社会公众开展应急培训,增强市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的应急救护能力。
郭舜奇呼吁,市民朋友应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掌握急救技能。他鼓励每一位掌握急救技能的市民,在遇到他人心跳骤停时,要紧急伸出援手,敢于及时实施急救。他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184条中“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规定,确认了紧急救助行为可以作为免责事由。因此,接受过规范急救培训的市民朋友在紧急施救时,不必有过多顾虑。
完善建设▷▷
加快公共场所AED配置
回顾这一次急救的现场,当病人不省人事时,是王加伟和同行的医生朋友接力为病人进行胸外按压。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市民都知道,胸外按压是个“体力活”:每分钟的频率约为100至120次。千钧一发之际,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及时取来配置在馆内的AED,大幅提高了这场紧张的院前急救的质量。
汕头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郭丹凤介绍,这也是自2020年汕头市在人群密集、影响性较大的公共场所配备AED以来,首例使用AED成功拯救猝死患者的案例。
目前,汕头市已在学校、机关、大型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场馆、车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163台。市民群众当发现身边人心脏骤停时,可以通过“汕头AED”微信小程序或地图导航软件,第一时间导航取用AED。在120救护车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早的心肺复苏、拨打120呼救、及时使用AED除颤等,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
据汕头市卫生健康局消息,该局将组织以现有163台AED为基数,按全市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等因素及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至2025年底在全市各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增配400台AED。其中,2023年将计划完成在初高中学校、机关、社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配置100台AED,2024年和2025年分别配置150台。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还牵头120急救指挥中心将全市公共场所的AED接入统一AED云管理平台,统一标志标识、统一设置规范、统一管理流程,实现AED位置信息、配置单位、功能状态、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使用记录等在线管理。采用远程“互联网+AED”技术管理,一旦有人拿取AED,机箱就会自动声光报警。AED开机使用时,AED云管理平台管理人员接到报警信息,即可通知配置单位在岗人员前往现场急救,实现AED设备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远程管理。
此外,汕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将落实新建楼宇和新建住宅小区安装AED,把AED的安装和物业人员的救护培训,作为新建楼宇和新建住宅小区的基本配建标准,打造集急救设备、物业人员急救技能认证上岗及应急救护知识科普于一体的安全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