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在电脑上记录和查询患者的病情,一台一体机就能测体温、血压、血糖、心电图,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身穿白大褂的丁俊英,一边操作着公卫一体机为患者测量血压,一边将数据通过电脑上传到“智医助理”系统。
丁俊英是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永和圩的一名村医,持证从医近30年。最近几年,她又“上起了课”——到镇、县级医院学习操作电脑、公卫一体机,还跟专家学中医治疗,例如针灸、推拿等。“以前村医大多时候是单打独斗,现在也都成为‘正规军’了。”
这也是连山多个卫生站这几年来出现的新变化。2018年以来,连山建成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院、县慢性病防治站、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镇卫生院(含分院)和村卫生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
其中,清远市开展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工作,连山承担标准化专项中的“AI+互联网医疗”项目,构建村、镇、县、市四级紧密型联动式区域医疗移动平台,现已完成永和镇6个试点村医站的硬件设施配备工作。
科技赋能▷▷
互联互通共享促进预防关口前移
“阿姨,你这几次测的血压还比较正常,回去要继续吃药、保持好心态。”丁俊英利用公卫一体机为附近居住的老人何爱芳量体温、测血压和血糖,随后打开电脑登录“智医助理”系统,分析最近几次的测量数据后,对老人家的用药和作息等提出建议。
年近七旬的何爱芳患有高血压,十几年来,她感觉不舒服就会来到丁俊英所在的卫生站,最近几年发现,原本要去到镇卫生院才能检测的血糖、心电图等数据,在卫生站也能检测了。何爱芳说:“卫生站的设备先进了很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检测,太方便了。”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推进,意味着要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作为距离村民最近的健康“前哨”,村医肩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重担,实施医防融合,是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连山持续投入改善就医环境,46个村卫生站业务用房均达到国家标准。依托“AI+互联网医疗”项目,构建起村、镇、县、市四级紧密型联动式区域医疗移动平台,优质医疗资源随之下沉到基层。
连山人民医院院长韦海明表示,该项目主要以建立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为主,重点完善基层医疗点的硬件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构建村、镇、县、市四级紧密型联动式区域医疗移动平台,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业务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分级诊疗。
目前该项目完成了对永和镇6个试点村医站(含桂联村卫生站、永和墟卫生站、大富村卫生站、上草村卫生站、向阳村卫生站、卢屋村卫生站)的硬件设施配备工作,包括电脑、网络、摄像头、办公桌、公卫一体机等设施配置。
作为“AI+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成果之一,早在2021年8月,“智医助理”系统就已经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智慧公卫专项试点中实现应用落地,为清远市推动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地贡献“AI力量”。
“刚开始的机器比较重,功能也没那么多,现在都已经改进了。”已经60岁的丁俊英对于新设备带来的“高科技”行医体验颇有感触,“我所在片区有1600多人,他们来到卫生站检测的数据都可以上传系统,数据有迹可循,县、镇可以及时分析和关注异常数据,并通知我们及时跟进,这对慢性病的防治更是有效。”
上下联通▷▷
提供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正值雨季,丁英俊时常背上一个黑色的大书包,撑着伞走街串巷,来到附近村(居)民家中。“一些慢性病患者出院后,上级医院会在系统通知我们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丁俊英表示,医共体建设以来,村医开始主动服务,而不是被动坐等患者上门,尤其是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
80岁的何先彩老人,由于患风湿病、颈椎增生,曾在连山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当前是丁俊英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阿姨,你血压有点高,要控制一下。”丁俊英用当地方言和他们沟通。
“系统要求一年至少来检查四次,当然我们来的次数不止于此。”丁俊英说:“平时只要有空闲,发现一些重点对象有不舒服就会主动上门检查,发现异常的也会第一时间通过系统向上级医院反映。”
建设医共体,要避免医防服务“两脱节”、医防信息“两不通”,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连山在完善机制上不断发力,推动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行政、财务、人事、质量、药械、信息)、上下联通、横向联通、双向转诊流通,落实市、县、镇、村一体化管理目标。
根据相关规划,连山谋划2023年推动县域医共体实现慢病医防融合,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医防协同,推动2024年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牵头医院)与分院实现人、财、物管理系统互通。
“我们现在通过智慧公卫系统,初步与镇村一级医疗卫生力量形成分级诊疗机制,尤其是激发村医‘防’的功能。”韦海明认为,通过村、镇、县、市四级紧密联动,可以干预或延缓慢性病发展,发现征兆可及时进行转诊会诊。
建设医共体,村医队伍面临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年龄偏大等问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及,要落实和完善村医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
“村医是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村医的积极性、主动性关系医共体真正有效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韦海明建议,针对这一群体,希望尽快出台完善村医的进入、退出和养老机制,保障村医利益,充分调动村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