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 > 服务保障信息

《广东省2023年度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公布

时间 : 2024-05-17 10:17:08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7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中山市博物馆拉开帷幕,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3年度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全方位展示过去一年全省博物馆事业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2023年,我省着力推进博物馆改革创新、提升博物馆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深化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应用,广东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改革创新

  赋能人文湾区建设

  去年11月,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揭开神秘面纱,面向公众开放。近两万平方米展示面积,集聚1100余件院藏精品……这个坐落在广州塔旁的全新博物馆一跃成为热门打卡地。

  截至2023年末,广东比上年共计增加8家博物馆。《报告》显示,广东备案博物馆达385家,全省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家,数量保持全国第二。

  今年5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公示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广东将新增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确定并公布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入选的博物馆,彰显广东文博事业的深厚实力。

  推进博物馆改革创新发展,广东也在不断探索新路径。

  2023年,广东有序开展国有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博物馆领域节能减排试点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事业贡献广东经验和方案;在深圳,光明区探索博物馆“孵化器”运营模式,为博物馆的开办和入驻提供相关服务,加速博物馆落地建设。

  在各地争当“博物馆之城”的热潮下,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非国有博物馆正在南粤大地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年末,全省共有非国有博物馆128家、藏品18.15万件/套。

  聚焦全国视野,立足人文湾区,广东文博事业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

  去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开幕,成为全国文博界的焦点。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博物馆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或者是参观人数的增加,还需要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举办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填补了我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当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说是推动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

  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宣告成立,联盟首批发起单位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美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等24家。

  成立以来,联盟加强大湾区精品展览培育扶持,涌现出一批“大湾区精品展览”。今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继广州展出后,再度集结粤港澳三地多家文博机构300余件/套展品,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全景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东西方文化碰撞前沿之地的重要角色。

  此外,“驿路同游”博物馆研学活动共计接待港澳学生109批、4138人。以博物馆为载体,赋能人文湾区向纵深发展,粤港澳三地的文博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将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推陈出新

  广东博物馆屡获大奖

  800多件(套)文物,18个互动屏展项与15个视听展项,讲述香山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步入展厅,只见月光灯、星空呼吸灯、水纹灯及“风起伶仃洋”艺术装置共同构建出海上风起、文明初兴如星辰的震撼效果。

  这是中山市博物馆推出的“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获得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同时被评为“第四届(2021—2022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重点推介奖”。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2023年,广东推陈出新,陈列展览屡获大奖,晒出优秀成绩单——3个展览在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奖,4个展览入选2023年度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在各级赛事中,来自广东的高素质博物馆讲解队伍也成为赛场上一抹亮丽的风景,展现广东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成果。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上,广东4名讲解员荣获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佳绩。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苏梓枫等3名讲解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入选讲解员名单》,南越王博物院李思拓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文化遗产讲解员”。

  在学术研究方面,全省博物馆承接科研项目183个,同比增长23.7%,硕果累累。2023年,广东省博物馆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成立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河源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依托河源恐龙研究所建立河源市古生物研究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博物馆西广场首层,数千平方米的实验室“暗藏玄机”,多个文物修复室持续关注岭南特色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科学研究工作……2023年6月,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正式揭牌。“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将作为省级综合性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与科学研究中心,立足广东、辐射湾区、面向全国,打造华南地区最先进的综合性‘文物医院’,服务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表示。

  随着《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印发,多家博物馆发力“科技+文保”,成果颇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两项省级科研项目结项,破解“水晶宫”保护现场环境空气净化及控制难题;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文物预防性保护智能监测平台”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一种文物建筑大出挑屋檐的预防沉降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人气爆棚

  博物馆创意“出圈”

  去年“五一”假期,博物馆一票难求,广东省博物馆进馆名额需要拼手速,广州博物馆外排起蛇形长队,南越王博物院更是深夜紧急发布公告,因人流压力暂时关闭墓室区域的参观。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逛博物馆正在变成一种时尚,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广东博物馆的“高人气”无疑为广东文旅的火热添了一把火。

  博物馆“出圈”的背后,反映的是博物馆开放服务的不断自我突破和创新尝试。在广东,多家博物馆推出夜间开放服务,广州天河区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小榄镇民俗博物馆全年夜间开放;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在节假日、寒暑假等特定时段实行夜间开放。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夜间主题活动“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入选“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高达7955.4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53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2.9%;全省博物馆开展线下社会教育活动2.87万场次,参与人数309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

  在这个“万物皆可文创”的时代,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除了展览和公教活动,还可能是一件小小的文创。

  去年底,继“南海I号”水下考古盲盒之后,广东省博物馆上新的广宁玉雕鸡棒棒糖成为新晋“网红”,不少观众专程到馆打卡,还在社交平台分享视频。

  《报告》提及,2023年,广东积极推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全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2947款。在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中,深圳博物馆民俗(金木交辉)饰品系列和广东省博物馆“南海I号”水下考古盲盒获评“十佳文创产品”,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神农草堂葫芦香薰机套装等4家博物馆文创系列获评“优胜文创产品”。

  广州博物馆也在尝试打破传统文创的认知“边界”,以文创带动文旅融合。在2023年广东文旅推介大会暨金秋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上,广州博物馆“消失的名菜”项目荣获广东省首批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称号,这是该项目自2021年荣获全国十大“文旅融合创新项目”以后收获的又一重量级奖项。

  “项目自推出以来,‘消失的名菜’系列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超过350万元,而此前的‘消失的月饼’系列一年销售总量就达到46万盒,总销售额超4000万元人民币,极大提振文化市场的消费信心,打破文化项目需要政府资金扶持才能生存的困局。”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谈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