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体验非遗扎染,真好玩!”在东莞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茂春里·望汐坊(下称“望汐坊”),孩童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T恤,满脸自豪。国庆期间,望汐坊推出扎染、手工绒花、掐丝珐琅书签等一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50多组亲子家庭的参与。
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这些空间或藏于居民区,或居于工业园,改变了传统文化空间的单一功能模式,在公共阅读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之外,还发展出了社会教育、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科技体验等多元功能,真正成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让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走进东莞市望牛墩镇,复古又时尚的望汐坊建筑群,就矗立在河畔,藏于一片居民区中。来往的人群不时驻足,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
“这里以前是镇上的粮油加工厂,曾经一度闲置。”望汐坊项目执行负责人洪泽凡介绍,当初团队在探寻文旅空间的过程中,将目光锁定了这处充满年代感的房子。“我们对每个空间进行重新规划,通过修旧如旧、创意嫁接,将其改造成了多功能文旅创意产业园。”
外立面是传统的红砖墙,走进一探究竟,才发现别有洞天。曾经的粮油加工厂,变身为书屋、美术馆、茶社、展览馆等充满文艺气息的空间。坊内的茂春美术馆正展出东莞文化名人、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的文化成就。黄金周期间,望汐坊还策划了“茂春里首届乡野生活节”,推出主题市集、非遗手作等系列活动。新旧融合的建筑特色、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成为周边市民短途出游的好去处。
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和东莞水乡本土文化,望汐坊不断探索公共文化空间的更多可能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培育。自2021年6月正式开放以来,望汐坊已举办了包含社会公益性活动、亲子专题活动、非遗体验课程、美学培训类课程等在内的近300余场活动。
“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爱的逛游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市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让文化传承重获生命力,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新空间。”洪泽凡说。
以有偿服务反哺文化空间
踏入古色古香的中山荔景苑景区,不时传来的悠扬粤曲声,让人驻足聆听。景区内的大戏台,常有中山市粤剧粤曲团体带来惠民演出。这里不仅有中山市首批共享文化馆——荔景苑民俗·曲艺文化馆,去年又新添一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香山书房。
香山书房位于园内孙中山先生铜像旁,周边古建筑环绕,自然景观优美。馆藏图书3000册,分为亲子阅读区和成人阅读区,是市民读书好去处。作为香山书房的延伸区域,香山咖啡也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在享受阅读服务的同时,游客和读者还可以在这里选购图书、饮茶,欣赏文创产品。
据介绍,该空间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并定期开展岭南戏曲表演与赏析、少儿粤剧推广普及和传统节庆文化活动等,致力打造成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国庆期间,借鉴最近火爆的联名玩法,荔景苑香山书房趁热推出“香山书房×西区醉龙”联名咖啡。“醉龙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山市民间传统舞蹈,我们将书香、非遗文化与咖啡文化结合,通过场景创新与产品创新,希望让非遗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荔景苑景区负责人梁彩仪说。
谈及该新型文化空间的运营,梁彩仪介绍,荔景苑一方面发动社会多方力量,为市民提供多样惠民文化活动,常态开展曲艺演出、阅读推广、粤剧培训、农耕体验等文旅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餐饮、文创产品等有偿服务,来补贴文化公益活动所需开支。通过“自我造血”的模式,进一步激发、调配资源活力,提升公益服务品质,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