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 > 服务保障信息

115项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授牌 全省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挂牌率超90%

时间 : 2022-06-22 09:05:15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近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中山,市民共享非遗“盛宴”的热情高涨。不久前公布的115项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式授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项目成功晋级省级非遗,这是给我们手艺人最好的荣誉。”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志茹将她制作的嫁衣带到非遗墟市。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对非遗技艺“路转粉”,这让唐志茹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随着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的深入实施,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104片历史文化街区已完成挂牌。此外,全省已挂牌古树名木达到3.08万株。岭南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擦亮“文化名片”

  非遗保护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素有“岭西舟车之会”之誉的肇庆德庆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竹篙粉。百年来,其制作技艺由民间艺人口传心授流传至今。自从德庆竹篙粉制作技艺晋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来,这道民间美食也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目前,德庆县城内外制作竹篙粉的食肆既有400多家,从业人员将近5000人。竹篙粉制作师傅董金泉表示,德庆竹篙粉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名录之后,当地政府通过积极组织展会等方式,鼓励传承人群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市场,开设扶持基金的计划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据了解,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审,也反映出非遗保护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当代的特点。“德庆竹篙粉制作技艺这类项目入选,不但有助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条件,也将进一步助力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的实施。”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卓炎说。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接下来将对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认定,并建立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健全广东省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实施3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传播,也将作为2022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任务逐一落实。

  作为岭南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同样焕发出新的生机。2021年,广东全省已实现“县县均有历史建筑”的年度工作目标。截至今年4月,全省4050处历史建筑中,已设置保护标志牌的有3767处,已完成测绘建档的有2607处。

  此外,广州、深圳、清远等多个城市出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政策法规,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保护利用模式。不少地市也积极探索将历史建筑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和发展格局。在佛山“一村一品”思路推动下,禅城区莲塘村、顺德区碧江村等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活化升级,从古村落“盆景”向古村落群“风景”转变。

  涵养乡土根脉

  “一树一档”实现资源动态管理

  近年来,广州光孝寺进行了一系列修葺,如今已焕然一新。光孝寺内,一棵200余年的菩提榕舒枝展叶,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静谧与禅意。而就在几年前,这棵菩提榕曾一度“病危”。

  “当时寺院修缮时,对地面进行了大规模的硬底化铺装,这样方便了行人游客,但菩提榕根系透不了气,树冠开始枯萎落叶。”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说。

  为挽救长势衰弱的菩提榕,毕可可带领团队对古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勘察,提出在树穴中先架空透气,再铺装透水地砖,保证古树根系健康。通过透气铺装加上精细的水肥管理,仅一年之后,菩提榕再次抽芽,恢复了往日的茂盛。

  自2017年起,省林业局开展了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有古树名木80398株,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达754株。

  2021年,省林业部门按照“一树一档”要求,百分百落实古树悬挂保护牌。此外,遇到健康状况不佳的古树名木,全省林业部门积极对其开展抢救复壮,目前已对39798株古树采取保护措施,对32260株古树进行了养护复壮。

  “古树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村里的一棵‘伯公树’,往往就是一整座乡村的精神图腾。”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程伟文说。围绕科学保护乡土珍贵古树资源、传承乡村历史文脉、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和打造美丽乡村的目标,广东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2019年至今共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86个。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正在筹备新一轮古树名木调查。在2017年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省林业部门正进一步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逐步推动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管理。“古树名木外业调查及挂牌工作计划6月底前完成,年底前完成档案更新工作。”相关负责人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