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 > 服务保障信息

广州建成碧道609公里 以“碧道+”多元融合模式探索“广州经验”

时间 : 2021-07-23 10:02:50 来源 : 广州日报
【打印】 【字体:

  广州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建设千里碧道,积极探索实践“碧道+”多元融合模式,实现了治水治产治城的协调统一。据7月2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105场)消息,截至6月底,全市已建成人水和谐的美丽碧道609公里,还连续斩获两个国际设计奖项——世界景观建筑奖(WLA)的“建成类-城市空间”奖,以及国际景观奖(LILA)的“基础设施类”奖。

  广州碧道规划建设获国际专家肯定

  2019年以来,广州以碧道为纽带塑造羊城“新六脉”。截至6月底,全市已建成碧道609公里,其中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在全国广泛宣传。

  今年,为进一步总结、宣传、展示广州碧道规划建设成果,广州市水务局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组织申报《广州市碧道总体规划和实施》项目参与国际设计大奖评选,分别于5月18日获得世界景观建筑奖(WLA)的“建成类-城市空间”奖(Honourable Mention),6月23日获得国际景观奖(LILA)的“基础设施类”奖(Special Mention)。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所副总工程师范京认为,广州碧道连续斩获两个国际设计奖项,说明广州碧道规划建设在理念、方法和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性,特别是为全球城市在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城市与河流的相互关系,保护流域生态、营造弹性空间、复兴城市活力等提供了“广州经验”和“广州模式”。

  邀请大师参与碧道设计

  广州碧道已经成为水环境治理的升级版,是治水治产治城协调统一的范例。通过“碧道+污染治理”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目前,全市纳入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河涌全消除、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达标、劣Ⅴ类水体断面全清零,曾经省内有名的“墨水河”乌涌、车陂涌均全面消除黑臭,水生态系统得到根本改善。

  借助“碧道+生境保育”全面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从生态完整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加大野生鸟类、特有鱼类的栖息地保护力度。

  依托“碧道+全民运动”打造优质滨水活动空间。在贯通水岸空间的基础上,建设亲水平台、草坪广场、专属儿童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阅江路碧道属都市型碧道,全长6.6公里,现已全线建成开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搭建的“身边项目大师做”平台,邀请到了贝氏建筑事务所的主理人贝建中先生参与阅江路碧道的设计。阅江路碧道的主创设计师郑庆之告诉记者,因为疫情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视频和远在纽约的贝老联系,贝老在线跟我们‘漫步’滨江,仔细观察和询问碧道的细节。他发现沿途有个凹口,仅仅二十多米宽,但市民却要绕行400多米才能通过,认为这非常有必要设计一座人行桥。”现在,由贝聿铭之子贝建中设计的这座兼顾慢跑、骑行、观景的跨涌桥已经建成。

  乡村碧道成网红打卡点

  推进“碧道+海绵城市”深度融合一体化建设。目前,广州市荣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正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截至6月底,建成区已有321.36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占比24.3%。结合碧道工程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湿地公园等各类雨水滞留设施,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雨水径流由“快速排除、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

  通过“碧道+乡村振兴”“碧道+产业群落”建设高质量滨水经济带。大源支流碧道工程,共贯通河道2.65公里,沿涌边建设慢行道1.09公里。在大源东路华快桥底段,大力拆除沿河搭建的很多窝棚和简陋厂房,将闲置空间升级改造为大源党群文化广场。在下游大龙头空地处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及老人器械活动区,利用原生态自然溪流景观,结合亲水大阶梯为观景点,给游人提供运动休闲、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位于从化的鸭洞河碧道是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点。鸭洞河碧道全长11公里,其中已建成一期碧道长1公里,二期碧道正在建设中。鸭洞河是流溪河支流,碧道建设以水安全为导向,开展疏浚清障、堤岸建设等基础工程,彻底解决防洪排涝等基础功能萎缩问题。此外,由生态设计小镇运营企业实施河道景观微改造,结合一河两岸生态设计产业发展布局,配建亲水驳岸、湿地栈桥等10余个景观节点。鸭洞河碧道建设实行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建设,生态环境得到系统提升,引来省工业设计研究院、高校团队、设计师村、高端酒店先后入驻,村集体年收入由30万元提高到90万元。目前,小镇已进驻生态设计企业84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50亿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