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省内政策速递

2020年珠三角数值天气预报精细到公里

时间 : 2016-08-23 16:26:48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笔者22日从省气象局获悉,经省政府同意,《广东省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近日由省发改委、省气象局联合印发。《规划》提出,到2018年广东整体气象实力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国家及广东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现状

  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差距

  《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水平稳步提高,台风监测范围由离岸50公里延伸到100公里,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从113公里降至87公里,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了30分钟。全省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由80%提高到90%。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时期的0.65%下降到0.36%。

  不过,《规划》也指出,我省气象预报还达不到精准定时、精确定量、精细定位,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如暴雨模式预报水平落后于美国,尤其是暖区暴雨容易漏报;台风强度预报误差较大,台风路径48小时预报偏差达134公里,与欧洲中心的路径预报还有差距。

  目

  建更精细的数值预报模式

  天气形势复杂多变,预报能力的比拼一定程度上就是计算能力的比拼。对此,《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广东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广州超算中心和深圳超算中心升级改造广东气象高性能计算系统,增强数值模式的计算和存储支撑能力,计算能力由目前的每秒400万亿次提升到“十三五”期末的每秒1000万亿次以上。争取到2020年,区域数值模式预报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值天气模式预报区域拓展到东达关岛、西至索马里,覆盖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水平分辨率达到9公里,可用预报时效达到7天。建立更加精细的数值预报模式,泛珠三角地区模式分辨率达到3公里,珠三角地区达到1公里。

  在灾害预警上也更加精细化。《规划》提出,以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为基础,发展精细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完善省市联动的精细化格点预报平台,开展连续、滚动的台风、暴雨、强对流、雾霾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格点预报预警,发展分辨率到分钟级和公里级的实时监测、短临预报和中短期预报,建立精细到县的延伸期(11-30天)重要天气过程预测和月、季、年滚动预测。

  实施

  人工增雨拟常态化作业

  为达到《规划》的目标,《规划》提出了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包括:气象科技制高点攀登工程(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互联网+气象服务”工程(“智慧气象”服务工程)、广东“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广东海洋气象灾害防御气象保障工程)、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气象保障工程(广东“平安生态”气象保障示范工程)。

  其中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气象保障工程在此前少有披露。根据《规划》,我省将通过建设雷州半岛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生态服务型人工增雨工程,对生态修复、重建热带森林体系的效益进行科学监测评估,提高人工增雨效率和科技水平,推动建立人工增雨常态化作业机制,实现人工增雨由抗旱救急到水库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转变。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建设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提升对森林、湿地及河流水库、近海海岸、农田、城镇等生态区域的气象和重污染天气监测能力。在韶关、河源、清远等南岭水源涵养生态区,茂名、阳江、湛江、韶关、梅州等经济作物区,廉江、台山、兴宁等粮食生产区,珠三角城市群,白云机场和京珠高速公路,开展人工增雨抗旱、河流和水库增水、防雹减灾、机场和公路消雾、城市消霾、森林防火扑火以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