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件解读 > 媒体解读

海洋经济单独成章 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

时间 : 2021-05-06 10:42:47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日前,《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海洋经济首次单独成章,关键词“海洋”在全文中累计出现146次,广东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迎来新机遇。

  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因海而强,海洋资源优势明显,2019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2.11万亿元,已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规划纲要》设置海洋专章,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重视,为‘十四五’期间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必将为我省全面开展海洋强省建设起到重要支撑引领作用。”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教授看来,海洋经济是广东优化能源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划纲要》设置专门章节将海洋经济各环节和业态统一规划设计,是一种制度性革新,对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具有重大指导性意义。

  《规划纲要》海洋经济要点

  围绕建设海洋强省目标,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布局,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大力实施海洋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海洋强省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陆海空间、要素、通道、生态建设等,协同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高水平管海护海,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加快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坚持陆海统筹、综合开发,优化海洋空间功能布局,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坚持高端引领、绿色发展,推动涉海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抢抓海洋强省建设新机遇

  4114.3千米的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居全国首位;41.9万平方千米的广袤海域中,1963个海岛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为广东经略海洋奠定了坚实基础。自1995年以来,广东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居全国首位,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广东不仅是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也是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

  重任在肩,向海谋局。广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工作,早在2017年就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首次提出加快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决定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出沿海经济带要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做大做强临海产业集群;《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建设海洋强省目标,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布局,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在此背景下,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近年来广东促进海洋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断推动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基本形成了海洋产业门类完整、经济辐射能力较强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均约为1/5,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步入“十四五”,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广东海洋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广东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坚持统筹谋划,加快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意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陆海协调、内外畅通的海洋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效应,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海洋强国领军城市,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同时,大力推进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等项目建设,构建通江达海、连内接外、畅通高效的陆海运输网络。

  坚持陆海统筹

  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规划纲要》提出,广东要加快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坚持陆海统筹、综合开发,优化海洋空间功能布局,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从自然属性来看,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统一性、一体性,不能人为割裂。”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宁凌认为,陆海统筹,意味着人的开发属性要与自然属性保持高度一致和统一,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坚持陆海统筹、综合开发,“十四五”期间广东加快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新”如何体现?

  在宁凌看来,“新格局”首先涉及到空间布局安排的问题,要从优化空间布局的视角来推动区域资源开发。受陆域经济影响,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良好、产业体系完善、政策优势明显,全省海洋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涉海法人单位位于该区域的比例高达80%;而粤东、粤西地区经济基础则较为薄弱。

  “近年来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六湾区一半岛等概念,就是要根据所处空间的海洋功能、自然属性乃至它们的科技基础、产业基础等,思考其开发布局与力度。”宁凌说。

  目前,广东基本形成了以“一核”为引擎、以“一带”为主战场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

  其中,珠三角大力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港澳在海洋运输、海工装备制造、邮轮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沿海经济带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油气化工、滨海旅游业等加快发展、集聚态势明显,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百亿美元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形成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同时,广东还积极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港航、旅游、海事等领域的合作持续加深。

  聚焦高端绿色

  海洋产业迈向世界级

  数日前,全省海上风电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省能源集团、中广核集团、三峡集团、明阳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汇聚羊城,共同为广东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建言献策。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资源小省,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超过75%。相较于传统能源,广东近海海域风能资源理论总量约1亿千瓦,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尤其是《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印发实施以来,广东海上风电发展开启“加速度”,目前已全容量投产5个项目、装机132万千瓦;开工建设16个项目、装机558万千瓦。

  步入“十四五”,广东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实施海上风电领跑工程,争取至2025年累计投产海上风电约1500万千瓦。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广东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任务十分艰巨,在国家严格控制煤电发展、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的大趋势下,规模化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将成为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抓手。

  在许勤华看来,发展海上风电及其他海洋新能源不仅有利于提升能源供给,更为重要的是,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对于广东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风从海上来,不仅带来了风电,更带来了潜力无限的海洋产业。当前人类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日益凸显。

  而高端和绿色则是广东海洋产业的两大“关键词”。《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高端引领、绿色发展,推动涉海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广东坚持创新引领,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争取国家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东,加快建设一批海洋重大科学装置,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为龙头,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海洋研究平台和机构,率先突破海洋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引领能力。

  另一方面,广东坚持生态优先,筑牢蓝色生态屏障,不断提升海洋资源管理水平,推动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美丽海湾建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减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等规划和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7∶40.7∶57.6调整为2.8∶26.0∶71.2。

  “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近几年广东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提速,包括海洋牧场在内的现代渔业也有一定优势,带动了第一、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宁凌说。

  当前,传统海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和前沿海洋产业加速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能力大幅提升。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步入“十四五”,广东重点支持的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将加速蓬勃发展,成为助推海洋强省建设的强劲引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