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E9管节浮运安装对接。图片来源:金羊网
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建设再传捷报。4月21日15时50分,经过25小时连续作业,正在建设中的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全线最深管节——第9个管节(E9)在深达37米的水下完成对接,至此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建成1443.5米,完成总量超四分之一。
两小时路程将缩至20分钟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38公里,西边对接中开高速(在建),东边连接广深沿江高速和机荷高速西延线(在建),处于珠三角东西两岸高速公路网络的A字形中心位置上,是珠江东西两岸极为关键的一条网络连接线,也是大湾区一条当仁不让的交通脊梁。
“现在从中山开车到深圳宝安机场,大约2小时,到广州南沙港也要1.5小时。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中山开车到深圳机场将变为20分钟。”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主任、副总工程师陈越说。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后,大湾区内又一超级桥梁工程。它不仅是目前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还包括了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离岸海上悬索桥——伶仃洋大桥。
待2024年建成通车后,深中通道将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使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真正形成。
众多“硬核”成员一一数来
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的“硬核”成员并非深中通道“一支独大”。
去年12月28日,广东9条新建成的高速公路集中通车。至此,广东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在全国率先突破1万公里。其中。大湾区内新增添的深圳外环高速一期、惠清高速、花莞高速二期等高速公路,有力促进了湾区内各要素的互联互通。
根据今年年初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实施方案》,计划到2022年底,形成大湾区“12312”交通圈,大湾区内实现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大湾区至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至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水平。
目前,在大湾区内,以广州为中心2小时通达珠三角各市和港澳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至2020年底大湾区内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大湾区重点路段车流量日均348.50万车次。
“十三五”期间,大湾区新建成广佛肇、花莞、武深、河惠莞等约40项1394公里的高速公路,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8.9公里/百平方公里,珠三角各市群众出行30分钟内均可驶上高速公路。
目前,珠江口已建的跨江(海)通道包括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
在“十四五”广东交通建设“棋盘”中,还包括正在建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的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其中,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的首个跨海通道工程。
“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驶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两年多,纲要规划的蓝图渐成现实,“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驶来。
2019年12月15日,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沟通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快速轨道交通通道;今年4月10日,佛肇与穗深城际首次“牵手”,两条城际线路动车组列车将跨线运行,开启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五地市间城际列车互联互通新时代。
今年3月底公布的《广东省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广东今年投产2个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分别是广佛环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南段和佛莞城际广州南至望洪段;续建6个以及新开工8个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穗莞深城际铁路前海至皇岗口岸先开工段预计4月内动工,2025年建成。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湾区各大城市陆续公布了未来几年的交通建设规划: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近3年重点建设15个项目,里程707公里、总投资3983亿元;深圳将加快建设1000公里国家铁路和城际铁路;东莞未来5年将投入2000多亿元建铁路和城轨……
珠三角都市圈跨市合作也日益紧密。珠三角九城市长就城际铁路建设组团开会,升级区域合作,丰富都市圈内涵,更加突出广州、深圳龙头城市地位,构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骨架,一张互联互通的“轨道上的大湾区”网络格局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