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园开放草坪上设置的提示牌。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闲暇时间,一家老小带着帐篷、餐垫、美食,到公园享受阳光与绿色,已渐渐成了广州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怡人的环境,让公共绿地不仅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运动健身的不二之选,也成为科普宣教和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专家建议,应用好用活公园绿地,让更多民众共享绿色空间,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挖掘本地区城市剩余空间潜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走进千家万户。
市民乐享绿色空间
工作日的下午,黄埔区创新公园少了许周末的喧嚣。走进公园,一位市民正在演奏萨克斯,悦耳的音乐夹杂着老人的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从不远处传来。最吸引人的,还是足球场旁一块块柔软翠绿的草坪。
“周末很多人来草坪上野餐,还有专门的区域搭帐篷,一家人在这消磨一下午,吃吃喝喝非常惬意。”坐在草坪上的郭先生介绍,他自己住在附近的小区,而他在公园内的活动主要以遛弯和运动为主。“虽然我自己不常常到草坪上,但小孩非常喜欢,今天我就是跟着他到草坪上坐一坐的。”郭先生指着不远处在草坪上奔跑的儿子说道。郭先生介绍,升级改造后的创新公园变化很大。“尤其是多了这些草坪,老少皆宜。”
柯小姐从家里步行到公园需要半个多小时时间:“坐公交车就2站,但我还是多选择走路过来,到公园里放松放松,在草坪上坐坐。公园里满目绿色,心情也很舒畅。”
草坪附近立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草坪的开放时间并标注了开放草坪的范围。一位保安介绍,草坪专门划分出搭帐篷的区域,其余区域则不能搭帐篷,他还特意提醒,禁止使用吊床以及在公园内烧水烧烤。
加大公园绿地草坪开放共享力度
据悉,广州市围绕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市民游客游览体验等,积极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的公园增加到30个。广州转变管理理念,从“为了绿化管群众”转变为“为了群众管绿化”,体现城市治理温度,同时,完善管理体系,印发《广州市城市公园开放草坪的管理指引》(第二版),科学规划草坪开放区域和开放时间,采取草坪轮换制、游客预约制的管理机制,为游客打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游园环境。此外,广州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个公园不同定位和服务对象,分区域分功能设置草坪活动主题,精心策划草地音乐会、潮玩集市、花艺展、科普展、灯光秀、休闲游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和休闲活动;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园多元服务功能和公园活力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对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及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期待。据悉,面对公众亲近自然的要求,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持续加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加大公园绿地草坪开放共享力度,截至2023年8月中旬,共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112个,服务市民群众达450万人次,让公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进一步满足了市民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愿望。
公共绿地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白云山麓湖公园聚芳园草坪作为广州市首批24个城市公园开放草坪之一,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广州公园帐篷营地热力指数榜》数据显示,聚芳园草坪在“市民游客经常去的草坪”统计中排名第一。麓湖公园党支部书记李小威介绍说,为了让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公园千方百计在基础设施、草坪管养、预约限流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同时,公园引进广州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将文化和大自然巧妙融合,实现绿地共享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
广州珠江公园是藏在广州CBD里的绿野森林。2021年秋,该公园率先划定草坪帐篷区供市民体验,游客满意度高达97.6%。该公园践行“公园+”模式,举办了草地音乐会、红色电影巡礼等形式各异的活动。据公园主任封莉介绍,珠江公园自2021年4月开放草坪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搭建帐篷8000余个、野餐垫13000余张。
林园部门介绍,草坪从“禁止入内”到“沉浸体验”,公共绿地的开放共享,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的生态文明观念,让人们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也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