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曲艺

木鱼歌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木鱼歌属弹词类曲种,又称“木鱼书”、“摸鱼歌”、“沐浴歌”,旧时多由盲人所唱,故民间又俗称“盲佬歌”,是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其在东莞地区广泛传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木鱼书”相关文字记载起自于明末,清代更是盛极一时,在莞邑传承的历史可达350余年。旧时莞邑民间逢年过节、庙会、婚丧嫁娶、生诞宴会、入伙开张等,凡有吉庆,主人都会请木鱼书艺人弹唱,以为助兴。

东莞木鱼歌以东莞话演唱,其行腔抑扬顿挫,逶婉动听。表演时,演唱者往往用三弦或秦琴作间歇性伴奏过渡。唱词基本是七言韵文体,以四句为一组,单数句末字用仄声,双数句末字用平声反复循环至终结。其唱腔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常用唱腔分为妇女腔和盲公腔两类。妇女腔多流传于妇女之间,行腔有点像顺口溜,一般以四个七字句为一个单元,四、三句格,随字就腔,音域在八度以内。盲公腔则由职业失明艺人演唱,行腔富于装饰性。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演唱者无需化妆、布景,一人一琴即可演唱。

东莞木鱼书的唱词中,诗歌创作的赋比兴手法被普遍地运用,其长篇唱词擅于叙事抒情,修辞手法多用夸张、讽刺、谐音、比喻、拈连。体裁有赋、韵文等样式,讲究平仄、押韵。曲目唱词题材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元明杂剧、传奇、民间故事和演义小说改编等,亦有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等的作品。建国前,当地妇女大多不能入学、目不识丁,却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木鱼歌中得来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新生代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及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木鱼歌在莞邑已从“家家解诵摸鱼儿”的繁荣景象逐渐走向式微,甚至几成绝唱。现只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爱听、会唱,能背唱全本长篇者更是凤毛麟角,木鱼书已经处于濒危失传的边缘,对木鱼歌艺术的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已刻不容缓。木鱼歌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木鱼.jp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