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民俗

七夕节(七夕贡案)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七夕贡案是东莞市道滘镇传统七夕拜月习俗,当地人称“拜七姐”。 清末探花陈伯陶主编《东莞县志》中记载:“七月七曝衣、书。其夜,女儿夜穿针、结彩,为乞巧会”。由此可见,七夕贡案在东莞水乡地区的悠久历史。

七夕贡案制作多以养“轮猪”的形式筹集制作贡案的资金,即集体出资买猪苗多头,各家各户轮流喂养,初六前杀猪作资金。七夕贡案的仪式繁缛、隆重,包括摆巧、拜仙、乞巧、洗七姐水等多项活动,以摆巧为其主要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七夕贡案展示的传统活动。摆巧一般分为家庭摆巧和七姊妹联合摆巧两种形式,贡案摆设茶酒斋饭、龙狮贺节、五谷丰登和鹊桥相会等四个部分,均为人们纯手工制作的作品,如斋塔、芝麻香、鹊桥景观、七娘盘、七夕公仔等。

道滘七夕活动多自农历七月初六开始,是故民国邓尔雅《癸亥(1923年)七夕竹枝词》有云:“纸醉金迷斗巧工,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犹存五代风”。每年初六早上,妇女梳妆打扮之后,到拜祭地点集合,摆放祭台、准备甜品饮料等。当晚,群众从各处蜂拥而来,将各家贡案围得水泄不通,主持贡案的主妇则热情地招待宾客;上了年纪的妇女多围在贡案前唱木鱼歌,重温昔日青春韵味。初七日子时,妇女们分派经过拜祭的毛巾,各自梳洗,然后将食物分给众人,最后七人一队将各色花纸做成的七姐衣物等当空焚烧以拜祭“七姐”,至此祭拜仪式方告完成。当地民间传说七夕当日的水比平时重,且经年不变、历久弥甘,并可治疗虚火、内热等症状,故七月初七有“晨洗七夕澡”、“挑七夕水”的习俗。

七夕贡案是我国保留最完整和特色最鲜明的乞巧习俗之一,以家庭、庙宇、祠堂为单位的“拜七姐”活动,具有极高的民俗学、人类学研究价值;与此同时,七夕贡案的手工制作精良、布景独具匠心,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民俗信仰,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浪漫氛围,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教育、水乡农耕文化传承,倡导社会和谐平等、追求美好生活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在城市化和娱乐多元化的强势冲击下,七夕贡案的传统民俗活动正在发生蜕变,七夕贡案的传承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机,已经处于濒危的境地,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保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