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医药

西关正骨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西关正骨手法形成于明清,盛行于清末民初,传承至今有近三百年历史,是岭南地区中医骨伤科的典型代表,过去有所谓“西关中医两行铺,冼基龙津和平路;内外妇儿骨伤科,奇难杂症妙手多”的说法。 解放前,西关正骨医生设馆大多集中在荔湾区的光复路、龙津路、长寿路、文昌路、和平西路、梯云路、多宝路及十三行一带,有以善治伤科重症、大症的岭南伤科宗师何竹林、以手法理伤见长的蔡荣、李家裕、霍耀池、李佩弦等。1990年在文昌北路成立的荔湾区骨伤科医院,为“西关正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西关正骨手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其中手法理伤、杉皮夹板和百年名药被誉为“西关正骨三宝”。理伤手法尤重筋骨解剖,具有复位准确,愈合快的特点,代表手法包括李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眩晕”,其旋、推、顶、压、扳、抖、牵、按八法独特;何氏“肩关节脱位旋转复位法”、“颞颌关节脱位一抹嘴复位法”、“桡骨下端骨折牵伸端提整复法”、“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练功逐步复位法”和“腰肌劳损点按理伤法”;彭氏“理伤手法”,法随手出,手到病除;黄氏点穴按摩法,局部与整体兼治;张(宜新)氏“药棒理伤法”等。西关正骨百年名药是以天然药物资源,根据西关正骨医学理论配制而成的传统名药,具有南派药物辛凉驱风、消肿定痛之特点。在选材上精细地道,在炮制上采用传统的独特方法,一丝不苟制作,其方法秘而不泄,其中“田七跌打风湿霜”、“跌打酒”、“外用骨洗剂”、“生肌膏”“金枪膏”等验方均出自岭南骨伤名家何竹林之手,疗效确切,名闻遐迩。杉皮夹板以其材质轻盈、富有弹性,配合百年名药外敷,是固定骨折最佳方式,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弹性固定”不谋而合,有效避免了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合并症的发生。

  传统的西关正骨名医多集医武于一身,对各类创伤骨折救治经验丰富,以“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气通血活,诸患能除”为学术主张,善用岭南本草治疗伤科杂症,博采中西、讲求实效。西关正骨手法以其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理论及创伤骨科疗法,享誉岭南地区,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岭南地区历来信赖中医、青睐中药,加之独特的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给西关正骨手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但是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名医大多年事已高,传统手法复位或存在失传的危险,传统验方及相关产品也受到现代医疗体系的限制,西关正骨手法逐渐面临濒危的困境,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保护。

d85e1d1ae068497ea1d13ae080fed766.jp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