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音乐

连滩山歌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连滩山歌因源于粤西南江流域的郁南县连滩镇而得名。据《旧西宁县志》记载,连滩山歌在明朝已开始传唱,现主要流传于郁南、罗定、云安、德庆及周边地区。

连滩山歌用当地方言演唱,用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男女爱情、诉说婚姻不幸、歌唱劳动生产、反映重大事件,以至祝寿、贺迁、猜谜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叠字歌、谜语歌、拆字歌、缠歌、大话(夸张)歌等。

连滩山歌句式结构较为独特,初为4句板,后发展为多句板,句式为“七七七三五七”,其特点是句句同辙押韵。曲调爽朗、雄亮,音乐旋律结构基本固定,但情绪却有高亢、低沉之别。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群唱(俗称打擂台)三种。独唱式的特点是第二首第一句的头几个字,要适当选择前一首尾句的几个字作为开头的连接词,表示“缠着”唱下去的意思,要接意但不须接韵;对唱式的特点是“句接句”,要彼此接过对方末句作为应答的第二句歌词,步韵接意,前呼后应,民间称为“咬歌尾”;打擂台式的群唱,实际上是群众山歌赛,通常由歌婆(有叫歌妹,今称女歌手)、歌伯(今称男歌手)做台柱,少者一男一女,多者几男几女,坐在歌台上或赛歌现场高处,随时回应来自四面八方的对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

连滩山歌长于叙事,为抒情而叙事,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具有寓意深刻、形象鲜明、富有韵味以及易懂易记等特点,风格古朴粗犷,清朗动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江地区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艺术结晶和文化身份的标志,对研究粤西地区社会生活也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日益淡化,连滩山歌面临现代流行歌曲等多元文化的冲击,如果不加大挖掘、整理和保护的力度,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歌将有断层以至消亡的危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