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音乐

紫竹观道教音乐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紫竹观道教音乐,源于一百多年前从浙江省普陀山传入陆丰地区的全真道教音乐,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受到陆丰地方戏曲音乐、民间传统音乐和地方语言风俗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道教音乐流派。

紫竹观道教音乐分为两部分:一为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一为神诞法事的法乐。其吟唱音乐内容全照经文,历代相传,一字无改,唱声曲折,故俗谚称“聪明戏仔,鲁笨师公”。其早晚课读的礼仪配乐,以吹仔为主奏,分打击乐和弦乐两种,打击乐多配以云锣、三音、小镲、七响、檀板、木鱼等;弦乐则配以大管弦、凤凰筲等,或加以古筝,近代又有扬琴、三弦等弦乐器。礼仪配乐的曲调婉约、清新,舞蹈身段飘逸、禹步轻盈,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受。斋醮音乐则配以大鼓、大锣、大吹以及大钹、大镲等,气势如虹、响彻云霄,极具穿透力,令人豪情万丈。

曲牌丰富紫竹观道教音乐的另一特点,可连奏三日三夜,谓之“三昼”,有早课颂经曲(全套)、晚课颂经曲(全套)、三官经曲(全套)、清静经曲(全套)、南斗经曲(全套)、北斗经曲(全套)以及玉皇忏(全套)和三元忏(全套)等220多首。

道教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紫竹观道教音乐更是以其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道教音乐的血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道教音乐的特殊性,必须为出家才能传承,且传承难度较大,紫竹观道教音乐现仅有传承人两人,均年事已高,培养后继人才乏力,而年轻一辈中难觅有一定文化程度且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紫竹观道教音乐面临消亡的危险,急需加以抢救与保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