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美术

彩扎(遂溪狮头)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遂溪狮头彩扎是湛江市遂溪县民间传统艺术之一,相传起于清代,与当地舞狮相伴而生。清道光《遂溪县志》(礼俗卷)中,有“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遊戏,作火树放花炮烟火,打鞦韆猜灯谜,士庶欢遊达旦,曰庆元宵”的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工业品呈报汇册就有“狮头行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定购”的记载,说明当时遂溪狮头彩扎已十分受欢迎。

遂溪狮头制作时选材讲究、工序独特、手法细腻、技艺传统。制作的材料以轻软柔韧的竹、韧纸、绸缎、羊毛、兔毛与各色绒毛为主。有选竹篾、扎骨架、扑纸、彩绘、缝布、配饰和点睛等工序。其中,扎制狮头要先扎制圈框,并用竹篾片以“十”字形用韧纸绷粘扎成拱穹顶,确定狮头大小的基本形状;之后,在狮头顶上用竹篾片绷扎狮角,再依次绷扎眼眶、狮鼻、狮口与下颔、狮耳,完善狮头五官部位,狮头整体框架结构方可成形。扑贴则需要依次扑贴纱布、韧纸和金光纸,要按照各部位所需尺寸,从狮鼻开始扑贴,再贴头额、狮角、头顶、耳朵等部位。狮头彩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特色,遂溪狮头传统图案包括龙角金色双龙纹、红面黑关刀纹、黑色铁角冲天纹、鹰角青色大斑纹、鳌鱼角银色波浪纹、象拨角黄黑虎班纹以及太极纹、螺旋纹、云头如意纹等。狮头色彩搭配注重色块与厚重的底色的强烈对比,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使图案五彩缤纷,达到醒目传神。制作完成的狮头色彩艳丽、造型夸张、形态生动、神韵俱佳,舞起来既轻盈灵巧、又坚固耐用。制作的狮头既有南狮代表性的黄、狮、黑狮,俗称刘、关、张三种传统造型,也有形态多样的麒麟狮、鹰狮、猫狮等彩狮,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五虎狮”和“六国狮”等。

遂溪县是“中国醒狮之乡”,有着悠久的舞狮、扎制狮头的历史与文化。遂溪狮头扎制技艺,承载和蕴含着湛江地区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制作工艺复杂、制作过程单调、经营效益不高,如今很多民间艺人已不愿意从事狮头制作,这项传统技艺日渐式微,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