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广东美食 > 湛江

猪笼饼

来源 : 广东省旅游局
【打印】 【字体:

猪笼.jpg

猪笼饼,又名“猪仔饼”,是广东省著名的汉族小吃,中秋节节日食俗。广东人在中秋节时送给长者或小朋友的传统食品。因为做成小猪的形状而得名,与“浸猪笼”及“猪仔包”皆无任何关系。简而言之,那就是没有馅料的月饼,可想而知,便只有一团面粉,混了些砂糖作调味,虽不及月饼之香甜好吃,但在社会环境欠佳之旧日,小孩子能在过节时有此小吃,亦是件快活事。

特色

无馅月饼”的外形,一般是塑成小猪模样,但也会有其它变化,譬如其它动物的形状,如金鱼、蝴蝶等等。猪笼饼最特别之处,是它并非用盒子盛载,而是用一个塑料猪笼(或小竹笼)装,笼子五颜六色,有的还绑上了彩带,或伴以胶花,专用来哄小童,可谓“食得又玩得”!以前,除了贫富之别,还有“大小不同”—说的是,旧社会的小朋友,一般不会有月饼可尝,哪怕家中买得起月饼,亦只会留予成年人享用,小孩子们没有份儿。旧社会观念认为,给小孩吃而不知其味,赏之以“贵重食物”,不但过于奢侈,更有暴殄天物之虞……乳臭未干的小儿,只配吃“猪笼饼”!

猪笼2.jpg

由来

猪笼饼的来由,有两个说法:有谓是饼家造月饼后用剩的料子,免得浪费,于是凑合起来烹制成猪笼饼。另一讲法,是饼师烤饼之前,要先测试烤炉温度对饼皮松软程度的影响,以决定火候,而那些“试验品”当然不会配上莲蓉馅料,只是面团而已,烤出来的便是猪笼饼。总的来说,无非都是“下栏货色”,套句今天的讲法,却是“环保主义”了。早期猪笼饼不必用钱买,凡有客人惠顾月饼,店家便会将猪笼饼作为赠品,连同胶笼送出。亦有解释说,送礼讲求意头,必须“成双”,故此买月饼送猪笼饼,使得凑数。

习俗

从前,香港人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之外,还有猪仔饼。在冰皮月饼流行的今天,猪仔饼渐渐消失,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在还没使用电焗炉的时代,焗月饼是用砖炉,为了测试砖炉的温度,以及月饼皮制成后的松软程度,会将做月饼剩下来月饼皮,搓成小份的面团,放到焗炉里测试火候。后来,更将这些不包馅的面团,以饼模做成猪仔的形状,并将焗好的猪仔饼,放入竹篾编织成的笼子里,所以猪仔饼又称为“猪笼饼”。此外,还会制成佛像形状的佛公饼,或者金鱼、蝴蝶等形状。

以前要买月饼过中秋,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为免要付一大笔钱买月饼,很多时会选择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称为“供月饼会”。而惠顾月饼会的赠品,就是猪仔饼。后来猪笼由竹织改成五颜六色的塑胶笼子,或者以胶花装饰的花篮,小孩子拿着猪仔饼当作玩具,爱不释手。

猪笼饼的没落以至绝迹,也许是自八十年代开始吧?社会经济好转,大概并非主因,更重要的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上一代认为不必对小孩子太好,怕他们“担当不起”,一家之主必然是长辈,将小毛头奉为小皇帝,乃是天方夜谭;但是,人们现在却往往会将最好的留给子女……试问,猪笼饼又哪有市场可言?

现在制作月饼都改以机器大量生产,不再使用木模制饼,猪仔饼的制作也渐渐被遗忘。还好那时候的小孩子现在都长大了,越来越多人怀念小时候的猪仔饼,所以不少老饼家,近来又开始生产制作。虽然不少已经弃用猪笼,又或者售价不平宜,但这种传统至少还保留着。

在中国月饼之乡——吴川,市区梅菉有条老街叫大塘边街,以编织猪笼饼饼笼出名。这老街祖祖辈辈都有编织饼笼的传统,粤西地区也只有这里是专门编织饼笼的。每年农历二月开始,老街坊们就开始编织饼笼,一直持续到农历八月十五。这段时间,是老街最热闹的时光,家家户户开始忙碌,买竹片,开篾,浸竹柱,一家大小围在门口编织猪笼。邻里街坊相互串门,你帮我编,我帮你织,不亦乐乎。

客商通常会在农历四五月上门订购猪笼,不需要交押金,只要口头说“要货”,“要多少”,这桩生意就算定下了。老街坊们开始赶工期,如期交货。

据说大塘边街有一个传统,媳妇新入门不久,家婆便会手把手教织饼笼。甚至老街不少外嫁女,在夫家织饼笼,拿回娘家销售。

随着猪笼饼退出市场,饼笼编织手艺也接近失传的边缘。

不过在吴川亦有餐饮企业乘着“集体回忆”的热潮,再次推出猪笼饼。这些重现江湖的猪笼饼,针对的不再是小孩,而是偶尔想回忆一下童年光阴的成年人。

月饼,留给小孩子享受;猪笼饼,让大人重温旧梦……风水轮流转,妙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