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数字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
11月21日下午,“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发布会第九场——“数字湾区”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广东大厦举行。
会上,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介绍,广东将“数字湾区”建设作为数字广东战略的先手棋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充分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形成的“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开放共建、合作共赢的原则,今年重点围绕与港澳建立一套合作机制、出台一份行动方案、建设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举办一场高水平交流活动这“四个一”的思路,扎实推动“数字湾区”各项工作建设落地见效。
会上透露,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数字政府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交流与合作,全面展示政府与企业数字化建设创新成果,广东省政府联合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定于今年12月8日至10日,在广州举办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
本届峰会以“创新驱动数字湾区建设·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高峰论坛、专题论坛、成果博览会等活动。邀请全国各兄弟省区市政府领导以及两院院士、数字政府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数字化领域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超过3000名嘉宾参会。
峰会期间将举办数据要素、政务服务、政府治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湾区等7个专题论坛,分别由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江门市政府主办。
其中,12月9日下午在南沙举办的“数字湾区”发展专题论坛是本届峰会重要主题之一,论坛以“数智驱动合作创新,打造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湾区”为主题,将邀请国家部门和兄弟省区政府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重点高校领导、粤港澳三地龙头企业家出席。
相比粤港澳三地政府主导推动合作的传统模式,“数字湾区”在建设上的最大特色,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创投和金融机构等组成的“数字湾区”建设矩阵。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表示,非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建立三地‘数字湾区’联合工作机制,形成政企高效协同、资源整合共享的工作推进体系。同时,将通过“揭榜挂帅、赛龙夺锦”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大湾区数字化建设的应用场景,充分吸收转化粤港澳最新的数字化成果,提升整体建设效能。
此外,广东还将引导推动社会资本设立“数字湾区”建设发展基金,服务“数字湾区”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吸引更多元的主体参与,推进大湾区数字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和增值。
人才是建设“数字湾区”的重要支撑。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介绍,近年来,广东人社部门重点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这一目标,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推动数字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要素在湾区集聚。持续推动湾区“三个通”,促进数字人才融通发展。
在推进“人才通”方面,推动建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新业态职称评价机制;在广州、深圳和横琴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开展大湾区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首批试点,涉及电机、测控仪器等5个专业;签署粤港技能人才评价合作框架协议,在广州南沙建立粤港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目前已有3200多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内地执业,累计3500多人通过“一试多证”获三地技能证书。
在推进“社保通”方面,启用“粤澳社保一窗通”横琴专窗、南沙专窗;建成“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237个、港澳地区社保服务网点85个;三地居民还可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粤商通”APP、“粤省事”小程序等实现53项广东社保高频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港澳居民可在工银澳门、中银香港“一站式”跨境申领广东社会保障卡,另有超过22家合作银行支持广东社保卡在港澳跨境使用金融功能;港澳居民在粤参保34.65万人次,“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湾区”逐渐成为现实。
在推进“就业通”方面,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7家,累计孵化港澳项目4802个;组织举办“2023年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湾区行”系列活动507场,吸引港澳青年1.88万人次;推进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累计超3000人次报考。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粤港澳人才融通发展,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打造数字人才集聚高地,为建设‘数字湾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杨红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