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登革热防控健康提示
时间:2019-08-02 16:21:39 来源:本网
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齐力防控登革热。登革热传播速度快,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重症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需要全省上下联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各地要积极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防控责任,采取有效防蚊灭蚊措施,降低蚊媒密度,加强医疗机构疑似病例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落实各项登革热综合防控措施。已经发生登革热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登革热防控相关技术指引要求,组织乡镇/街道基层力量,快速果断做好病例搜索和隔离、疫点应急灭蚊和孳生地清理等处置,切实做到早期、果断、快速、彻底处置疫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二、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我省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清除蚊虫孳生地(各类家居、工作场所的室内和外环境积水)、杀灭成蚊和个人预防蚊虫叮咬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广大市民从自我做起,齐行动,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主动预防登革热。
三、外出旅游防蚊虫,防病意识要跟上。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我省发生本地疫情地区以及境外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区)的外出旅行者,应做好防蚊措施,如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等。在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已在医疗机构诊断患有登革热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院做好住院隔离治疗,积极预防重症病情发生。
四、爱国卫生全动员,人人动手齐参与。各地、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要共同参与,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灭蚊防蚊工作,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建筑工地、花卉和农贸市场、公园、废品收购站、医院及其周边区域、城中村和老旧密集居民区、交通车站等人流密集地区为登革热防控重点场所,要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清理各类积水、垃圾以及卫生死角,科学开展灭蚊工作,切实降低蚊媒密度,严防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防控知识链接: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皮疹、“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等,少数患者会进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市民可以通过以下办法预防登革热: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9-10时,下午4-5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别让它们长蚊虫;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2019 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呈持续高发态势。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疫情上升最明显的国家包括柬埔寨、老挝、新加坡、越南、泰国、马尔代夫等,美洲地区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登革热目前于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等地区的过百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近期多个旅游热点,包括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登革热发病数均处于高水平。计划前往这些地区旅游的市民,应慎防登革热。广大居民群众外出和旅游时,特别是前往上述登革热流行地区,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如发现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并告知医生登革热流行地区外出活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