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2008年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时间:2009-06-04 11:08:01     来源: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着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医疗卫生服务总量显著上升,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卫生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卫生服务力量发展迅速。现将全省卫生发展情况简报如下:
一、卫生资源
2008年,我省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卫生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一)卫生机构构成调整,结构优化。2008年全省卫生机构总数达1582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029家,卫生院1399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695个。与2007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适度增长,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数量保持稳定,卫生院机构数小幅下降。全省卫生机构总数较上年有所减少。减少原因:一是统计口径改变,根据卫生部的统一规定,2008年起暂时停业(未取消营业执照)的机构不再纳入当年的统计范围;二是我省部分诊所、卫生所等机构改制为村卫生室(注:村卫生室机构数不纳入全省卫生机构总数统计)。2008年我省设置村卫生室27138个,比上年增加2747个。
(二)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长,住院服务能力增强。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总数达250497张,其中:医院床位187374张,卫生院44209张,分别占74.8%,17.6%。与上一年相比,医疗机构床位增加16318张,医院、卫生院增加床位14632张,占增加床位总数的89.7%。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但绝对量较小。2008年每千常住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达2.43张,比上一年增加0.13张。
(三)卫生人力总量增加,医、护人员增长。我省卫生人力总量近年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年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到479462人,卫生技术人员3838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4335人,注册护士135855人。与2007年相比,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32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增加6033人,注册护士增加7812人。2008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2人、执业(助理)医师1.51人、注册护士1.42人,与上一年相比,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增加0.20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0.05人,注册护士增加0.06人。我省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863人,执业(助理)医师5773人,注册护士2260人,均比去年有所增加。
(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力量不断加强。2008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6个,共有卫生人员102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350人。全省卫生监督机构137家,卫生人员49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30人。
(五)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所占比例上升。2008年起,全省卫生机构(不含诊所、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实行实时报。截止2009年3月,按年龄统计,全省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51.1%,35岁至44岁的占27.7%;按学历统计,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4.6%,其中硕士占3.5%、本科占21.4%、大专占29.7%,与2005年人力构成相比,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提高13.3个百分点;按聘任技术职务统计,全省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26.5%,其中副高及以上占8.3%、中级占18.2%,与2005年相比,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重略有提高,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六)卫生总费用总量增加。全省财政对卫生投入总量逐年递增,对卫生人均投入不断增长,由2001年人均36.60元,增至2007年人均85.45元,年均增长率为12.88%。2007年财政对卫生拨款中,用于医疗卫生管理事务7.04亿元,占医疗卫生支出投入的9.69%;用于医疗服务27.51亿元,占医疗卫生支出投入的37.9%;用于社区卫生服务3.93亿元,占医疗卫生支出投入的5.41%;用于农村卫生7.41亿元,占10.21%;用于疾病预防控制12.21亿元,占16.82%。政府对卫生投入的重点是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及农村卫生,这三部分的投入约占总投入的65%。
二、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总量继续增长,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一)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不断增加,诊疗服务能力日益加强。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 5.1亿人次,其中:医院25183.8万人次,卫生院8655.7万人次,村卫生室8132.3万人次;医疗机构入院人次数836.1万人次,其中:医院入院人次数为568.8万人,卫生院为187.8万人。与2007年相比,全省医院诊疗总量增加0.3亿人次,医院住院人数增加104.5万人。按全省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全年诊疗次数5.3次,平均每千人口入院人数87.6人,平均每千人口健康检查人数258.4人。
(二)病床利用率不断提高。全省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深挖潜力,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卫生机构工作效率,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78.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1日,与2007年相比,病床使用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基本持平。2008年全省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84.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5日,与2007年相比,病床使用率提高2.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减少0.1日。
(三)医疗设备种类配置齐全,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增加。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23.4万台,其中<50万元的设备22.2万台,50-99万元的设备7276台,≥100万元的设备4319台,与2007年相比,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增长18.0%。在医疗设备使用方面,2008年全省“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MRI检查次数达到75.1万次,CT检查381.8万次,800mA及以上X线机检查903.0万次;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5.1%,68.7%,62.9%。
按设备类别统计,“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拥有危重病人监护系统(ICU)1667套,有创呼吸机1853台,无创呼吸机1392台,γ-刀26套,钴60治疗机34台,质子治疗系统36套,核磁MRI 135台,CT 482台,PET 43台,ECT 49台,彩超1227台,B超2753台,救护车1455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呼吸机392台,心电监护仪1321台,B超1585台,救护车847辆;“急救中心”拥有急救指挥车32辆,转运型急救车79辆,监护型急救车29辆,负压急救车1辆。
(四)医生人均工作负荷加大。2008年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平均每一医师担负诊疗12.8次、担负住院床日1.9日,政府办妇幼保健院平均每一医师担负诊疗13.7次、担负住院床日1.4日,均较上年有所增加。2008年卫生部门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平均每个医生日均担负诊疗12.3次,医生日均担负住院床日1.9日,按隶属关系划分,地辖市(区)属医院的医生诊疗负荷最重,省辖市属、省属、部属三级医院的医生担负的住院床日最多,省属医院尤为突出。
(五)医疗服务质量提高。2008年医院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6.2%,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85.6%,三日确诊率为78.1%,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9.1%,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9.5%,医院感染率1.4%,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97.9%,无菌手术感染率0.2%。与2007年相比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均有所提高。
(六)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全省卫生部门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122.6元;每住院病人医疗费用6519.2元,与上年相比,门诊、住院费用均有所降低。2008年,药费占门诊费用比重约为49.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住院病人药费比重约为37.7%,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各级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122.3元,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6362.8元,药费占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比例分别为48.0%,36.4%。与2007年相比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增加10.6元,住院费用增加559.3元,药费所占比例略有提高,医疗费用上涨趋势明显减缓。
三、中医药服务体系
2008年,我省全面推进中医药先进市、县的经验,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截止2008年底,我省设立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149家,中医门诊117家,中医诊所1724家。全省中医医院拥有卫生人员40042人,卫生技术人员321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604人);中医医院设置病床24448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0.5%,出院者平均住院床日为11.3日。与上一年相比,中医医院的卫生人员增加2812人,床位增加1583张,病床使用率提高将近3个百分点,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减少0.3日。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拥有卫生人员4855人。
2008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4656.0万次,其中:中医医院3851.9万次,中医门诊和中医诊所804.1万次,分别占中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82.7%,17.3%;中医医疗机构入院62.4万人次,与2007年相比,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次数分别增加276.9万次、8万次。
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卫生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一)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完善。2008年全省共有县及县级市67个,所在地共设立医院278个,拥有床位38931张,卫生人员53392人;设立妇幼保健机构65个,拥有床位3980张,卫生人员7190人;设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129家,拥有卫生人员5631人。
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设立乡镇卫生院1304个,设置床位41546张,拥有卫生人员746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9670人。
2008年我省继续落实“一村一万元”补助政策,实施村村有一所卫生站建设。2008年全省设立有村卫生室2713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863人,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5773人。与上年相比,全省村卫生室机构数增加2747个,执业(助理)医师增加38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加518人。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步发展。2008年全省共有169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06家,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比上年增加36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62家。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为1865张,比上年增加81.7%,卫生人员数为13174人,比上年增加82.3%。
(三)医疗服务能力日益加强。2008年全省县(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到3081.1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73.0%;县(含县级市)妇幼保健机构诊疗人次达到481.9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68.5%;全省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达到7479.5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57.1%;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达到728.8万人次, 病床使用率为70.0%。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县(含县级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分别为88.1元、76.0元、48.4元; 县(含县级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分别为8.3次、10.6次、12.6次。
五、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治
2008年,我省继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和人才培养,公共卫生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一)法定报告传染病情况。2008年,全省传染病发病率为434.80/10万,死亡率为1.01/10万,与2007年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8.58%和6.60%。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40.08/10万,与2007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26%。全年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炭疽、白喉和血吸虫病无发病、死亡外,其他病种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麻疹,占发病总数的86.44%。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94.72/10万,与2007年相比,发病率上升23.7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发病总数的99.22%。2008年,全省霍乱、登革热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数较2007年下降89.3%、79.0%。结核病现代控制策略覆盖率、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等提前达到国家和省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
(二)妇幼卫生保健和免疫规划保持较高水平。全省妇幼保健开展以农村为重点地区,以贫困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两降一消”项目,推进全省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推进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2008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16.96/10万、婴儿死亡率5.30‰。
2008年全省加强免疫规划力度,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7种扩大到14种,可预防的传染病由8种增到15种。儿童“七苗”接种率保持95%以上,14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19.9%下降至4.6%。狂犬病防控成效明显,病例数比2007年减少10.3%。
(三)继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整治环境,治理污水,推进安全饮用水工程,加大改水改厕投入等措施,城乡居民的卫生环境状况得到改善。2008年,广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新增2个省级卫生城市、7个国家卫生镇、8个省卫生镇和1004个省卫生村。截至2008年底,全省21个地级市已经有10个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23个县级市中已经有14个创建为省卫生城市。全省改水改厕工作成效明显,截止2008年底,全省农村改水受益率为98.3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8.4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79.53%和70.47%,分别比上年提高1.27和2.02个百分点。
(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成自然灾害卫生救援。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卫生系统及时开展了救灾防病治病工作,受灾期间全省先后出动医疗、防疫、卫监队伍1132支,医疗卫生人员13781人次,医药和消杀药械价值348万多元,治疗病人86966人次,消杀面积644005平方米,发放宣传材料121880份。2008年4月30日,佛山报告了广东首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卫生厅迅速成立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指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5月14日后全省手足口病每日新增病例数持续平稳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至2008年10月27日零时,全省累积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4209例,报告发病率42.35/10万,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死病例18例,累计确诊EV71手足口病病例523例。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省卫生系统第一时间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截止2008年11月28日,全省卫生系统先后调运价值2025余万元医疗器械、药品等抗震救灾物资支援灾区,共派灾区1500人次,派出近200辆消杀救护车,转动伤病员19684人次、诊治伤员18778人次,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针对三聚氰胺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全省卫生系统全面展开奶粉专项督查和婴幼儿筛查救治工作,维护了患儿的健康,确保了社会的稳定,截止2008年12月2日,广东省共筛查婴幼儿1446339人次,确诊患儿6674次。
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8年,新农合覆盖全省123个县(市,区,包括地方自设区)、2105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4837万人,参合率由2007年的83.8%提高到95.4%,扣除农村外迁户和参加其他医保人数,全省98%以上的农村人口享受合作医疗保障。2008年,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达到25亿元,同时安排3000万元扶持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全省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100元以上,参合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和县外医院的补偿比例统一提高到60%、50%、30%以上,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以上。全省新农合总补偿金额达到41.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210.3万人次,补偿总额38.4亿元;门诊及其他补偿1329.5万人次,补偿金额度2.9亿元,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

2008年,全省卫生系统积极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重点发展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