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 防控动态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2-19 08:52:20     来源:南方网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2月18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崔朝阳

  主持人崔朝阳: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4场新闻发布会。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立即成立了科研攻关组和专家组,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今天的发布会,除了通报我省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我省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的工作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先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省卫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女士;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先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先生;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杨子峰先生。

  现在,先请周紫霄女士介绍我省最新疫情及防控工作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

  周紫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通报一下新的疫情情况。截至2月1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28例。17日当天全省新增确诊病例6例,新增出院57例,累计出院530例。新增出院病例中,8例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治愈出院,其他为普通型或者轻型治愈出院。新增确诊病例中,东莞2例,深圳、珠海、惠州和肇庆各1例。在院的794例确诊病例中,轻型69例,普通型640例,重型60例,危重型25例。累计死亡4例。无疑似病例。有2612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下面,介绍一下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情况。

  当前,我省正值返粤人流高峰和企业复工复产,为确保复工复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防止疫情在机关、企业及工厂等传播,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我省制定了工作指引,对机关、企业和工厂提出了六方面的防控工作要求:一是要求各个单位、各级各部门成立防控领导小组,二是做好重点人群分类管理,三是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四是开展全体员工日常健康管理,五是避免人群过于密集,六是加强卫生宣传工作。以上要求,希望各个单位和机构要自觉并且严格地遵守和落实,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返岗员工要主动配合,如实告知旅居史,接受健康管理。关于重点人群的管理,请大家遵照以下指引:一是近14天内从疫情高发地抵粤人员,如果体温在37.3℃以上,就要立刻戴上口罩,联系当地发热门诊重点医院调配专车转送医院作进一步隔离检查;如果体温37.3℃以下,安排在单位集中隔离场所或属地镇街、居委会安排的集中隔离场所集中隔离14天。二是近14天内从全国其他地方抵粤人员,如果体温37.3℃以上,立刻戴上口罩,并指引其到当地发热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如果体温37.3℃以下,14天内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不得组织参与聚餐、聚会。

  第三,介绍一下广东援湖北的情况。昨天晚上,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首次通过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进行九方连线,与8家广东援荆医疗队驻点医院成功开展远程会诊。与此同时,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启用,开始接收重症病例。接下来,远程医疗平台将以开展专家远程会诊、医学远程教育等方式,助力荆州的医疗救治,为湖北带去阻击疫情的“广东经验”。

  为进一步支援湖北的疫情防治工作,昨天下午,第18批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湖北的荆州,这18批援荆州的医疗队是5名职业病防治医院选派的专家,主要是支援当地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今天下午,我省第19批、第20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又再出发,其中第19批是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第20批是来自中山市人民医院的9名医护人员,驰援荆州。截至目前,广东已向湖北派出医疗队员,共2147人。

  我的通报到此,谢谢!

  主持人崔朝阳:谢谢周紫霄女士。现在,请王瑞军先生介绍我省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进展情况。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王瑞军:各位同志,各位朋友,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央的统一要求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省科技厅会同省卫健委等12个部门立即组成科研攻关组,并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组织协调全省优势科研力量,以临床救治为核心导向,1月19日应急部署,1月23日就启动立项,围绕重症肺炎临床诊治、院感、综合防控、病毒溯源与流行病调查、致病机理、疫苗研发、快速检测、药物研制等方面进行攻关,我省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刻苦攻关。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科研方面的信息可能比较少,主要是科研人员奋战在一线,坚持科研和临床结合,真正在做工作。所以我首先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有关的科研进展。

  在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研究方面,1月27日,广东科研工作者就从确诊患者的肺泡罐洗液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株;2月1日,率先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核酸检测阳性;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方面,1月23日,开始“肺炎1号”(试用);1月29日,开始磷酸氯喹科研临床试用。截至目前,已经在广东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临床救治有效案例,并且也随着广东援助湖北的医疗队,带到湖北的医疗救治中扩大试用。

  广东的科研临床实践得到了科技部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和肯定,在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据科技部相关同志介绍,专家一致推荐支持磷酸氯喹纳入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我们同时还部署了其他新药研发、老药新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抗炎治疗研究,比如推进生物药、干细胞治疗技术的研发,推动中药血必净等用于重症救治,法匹拉韦等药用于抗病毒治疗等,相关治疗效果也正在整理统计分析中。

  在此,我也想特别提醒,以上药物的临床研究都是在定点收治医院,在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开展,仅限于经评估后符合入住条件的确诊患者治疗,普通人不必也不可以预防性用药。

  在院感防控设备研发和新技术应用方面,我们已经生产了隔离病床、隔离诊台,并在9家医院投入使用,为有效防治院内感染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研制开发了氢氧混合气体装置并用于临床;同时促进了5G、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智能远程超声系统、智能消毒机器人、新冠肺炎影像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广泛应用于远程诊疗、疫情防控等领域,通过广东援建的远程医疗系统,使广东支持荆州的医疗队实现了远程会诊,直通市县区。

  在检测诊断方面,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均为广东本地企业)研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提供全国使用,另外有3家企业已研发30分钟以内的快速检测产品,已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快速审查通道。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的研发,当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总体上,我省科研单位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省动监所于2月1日成功构建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表达菌株后,立即主动向全国无偿提供开放使用,到目前已向国内国际700多个科研单位提供了1090份,减少了各科研机构的重复劳动,节约了研发时间和经费,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研发防控技术和产品。联合省卫健委紧急征集疫情防控技术和产品,动员省实验室、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目前,共收到各类疫情防控技术和产品项目申报材料2000份以上。对其中一些基础较好、团队实力较强,并且能够用于临床的这些产品,我们会继续在应急专项里给予支持。

  三是部省联动、省市联动推动科研攻关。参与科技部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组织开展省市联动科技应急攻关研究,省市两级财政已经投入约1.45亿元,我们总体将投入不少于5亿元。

  四是出台强化科技攻关支撑疫情防控专项政策。上周“防控17条”若干措施已经发布,同时广州出台了“科技暖企20条”制度,深圳市以悬赏制开展疫情科技攻关。

  五是引导科研人员把重点放到科研临床实践上。从一开始就引导科研人员不追求发论文、抢新闻,而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潜心科研,扎实攻关,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救治防控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战胜疫情中。

  六是部门联动做好科研攻关支撑保障服务和科普工作。

  七是加强与港澳、与国际多边、双边的科技合作,推进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单位科研合作,还积极开展与相关国际组织、相关国家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在粤工作的外国专家做好疫情防控服务工作。谢谢。

  主持人崔朝阳:谢谢王瑞军先生。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刚刚王厅长提到抗疟疾“老药”磷酸氯喹已进入了临床试验中,请问江主任,磷酸氯喹目前临床研究效果怎么样?具体的病例情况怎样?是否考虑继续扩大临床的使用范围?谢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

  江山平:谢谢这位媒体朋友。

  磷酸氯喹,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上市多年的老药,先期体外细胞试验显示它对新冠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按照广东省科研攻关部署,1月23日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开始探讨磷酸氯喹应用新冠肺炎治疗的可能性,于1月29日开始正式开展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首批入组的10个病例至2月10日已经按计划完成疗程。到疗程结束的时候,这10个病例咽拭子核酸全部转为阴性。目前这10个首批入组的病例已经有6个出院,另外3例已经移除隔离病房,在普通病区。

  2月8日,广东省十余家定点收治医院按钟南山院士等广东专家制定的氯喹治疗多中心协作方案和专家共识开始临床治疗研究。入组的确诊病例每天给予磷酸氯喹片2次,每次0.5克,相当于氯喹是0.3克。磷酸氯喹500毫克里面含有氯喹是300毫克,0.25克一片,每片里面含有0.15克的氯喹。方案的疗程是十天,从开始服药的第一天开始进行咽拭子的核酸检测。当患者咽拭子持续转为阴性3天,可以停药,继续观察到14天出院。

  到2月17日下午六点,全省共有10个定点医疗机构累计入组氯喹治疗的病例是128例,这128个病例已经有93例病毒检测转为阴性。到昨天下午六点,用氯喹治疗的这128个病例里面已经有26例出院。

  至于以上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和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准备在广东援助湖北的医疗机构里面开展临床应用。同时基于我们和北京的经验,我们也推荐磷酸氯喹纳入到新版的诊疗指南,来扩大氯喹的应用范围。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想请问一下杨教授,据了解,中医药在参与新冠病毒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东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进展?谢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杨子峰

  杨子峰: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在2月5日,国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诊疗方案,明确提出了新冠病毒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各地可以根据病情、当地的气候特点、特质进行辨证论治。

  我们国家,特别是广东,实际上已经有一大批已经上市的治疗呼吸感染的抗病毒和抗炎中药,临床应用很广泛,而且具有很大的生产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P3实验室,在分离到活体病毒以后,迅速开展了中药的药效筛选。在落实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对以上中药抗病毒的科技攻关任务中,我们目前筛选了54个已上市的中药和化药,系统地开展了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体外药效研究。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从第一批受试药物中,初步发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六神丸/胶囊、热毒宁、金振口服液、芩茎叶口服液等5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为了进一步确认抗病毒效应,我们还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也发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六神丸/胶囊这两种代表性的药物能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在感染细胞囊泡内的病毒颗粒,这个是比较清晰的。

  除此以外,我们知道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能带来直接损伤一病毒,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过度炎症因子表达,所以我们也观察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六神丸/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对人冠状病毒229E,还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而诱导的TNF-α、IL-6、MCP-1和IP-10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有良好抑制作用。这个是与临床观察到的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是相吻合的。同时,P3实验室联合团队以及国内其他研究团队也证实了氯喹、阿比多尔、瑞德西韦等化药具有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

  除了这些中成药的实验室依据以外,这些中药实际上在临床已经广泛地使用。这些中成药在国内的各种指南里出现的频率都较高,像连花清瘟已完成了42例的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这个结果就发现常规治疗联合了中药(以连花清瘟颗粒为代表),它能明显缓解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而且发热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5天,对疑似病例也有相似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近一个阶段,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相互印证,应该说推动了中西医结合、老药新用缓解缺乏抗疫药物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也正在进一步继续完善药物靶点、体内药效及临床观察,并且进一步完成后续批次的中药的抗病毒抗炎筛选,特别是我们广东的一些,如广东邓老清毒饮、鱼腥草、凉茶处方1号、肺炎1号、板蓝根等等。

  在这里我想指出,虽然这些中成药在细胞水平显示出抗病毒与抗炎的效果,应该说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带来了一些希望,特别是轻症、中度,但仍然需要推进一些严格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疗效,更好地实现中西医结合,缓解抗疫的燃眉之急。

  最后我想指出,上述药物指的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药方,不是预防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王厅长您好,您介绍到有一个疫苗的研发,世卫组织针对疫苗研发需要18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针对疫苗研发,现在广东省也组织了多家科研单位进行研发,请问一下目前广东省内在疫苗研发推进方面的研究是怎么样的?谢谢。

  王瑞军:谢谢您的提问。疫苗研发有它固有的周期规律,在紧急情况下开发和审批的流程可以加快,虽然短期内难以应用到当前的疫情当中,但是最重要是解决问题。

  疫苗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全省的科技攻关、支撑疫情防控中,首先就布局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这个疫苗有几种技术路线。在我们广东,重点是布局了三条,第一条就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什么布局这条路线呢,因为腺病毒载体疫苗作为冠状病毒在2003年SARS以后,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和积累,实际上是在SARS之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来加快,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加快它的进程。我们做到了在2月5日完成抗原基因的DNA质粒的构建,2月12日在细胞水平证实抗原蛋白成功表达。2月15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候选疫苗株。预计将于2月28日前开展动物实验。

  第二个部署的方面就是mRNA疫苗。这方面全国也有不同的团队在做,从我们的进展来看,2月2日完成了1毫克mRNA疫苗合成,2月4日在细胞水平证实蛋白表达成功。动物实验证实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体,目前正在进行中和抗体的病毒中和活性评价。

  第三,我们部署了重组蛋白疫苗。在这方面,我们在2月17日获得第一代重组杆状病毒,正在制备第二代重组杆状病毒。

  我们还是希望按照这样一个进程,同时因为我们多部门合作非常好,同时我们遵循科研规律、以疫苗研发允许的周期速度开发疫苗,并得到应用。或许这些疫苗最终派不上用场,但是我们的研发活动也将为今后可能出现这类疫情做好技术储备。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钟南山院士,1月20日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过,当时也没有针对性的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那刚刚提到的磷酸氯喹到目前为止算不算是特效药?它是怎么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另外这种老药新用的优势在哪里?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据了解,武汉已经开展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研究。请问钟院士,这一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有哪些意义?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刚才江教授已经讲了,我觉得氯喹还够不上特效药,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药。因为现在面临着一个全世界没见过的新的病毒,往往实践先于科研,摸着石头过河。

  氯喹是一种以前用过的老药,它从机制各方面对现在有一些相类似的作用,可以使用在病人身上。氯喹最早在比利时、美国等国家已经做过相关试验,对冠状病毒是有效的,但真正地用在人体上是第一次。副作用方面,首先因为它是一个老药,它在短期内使用符合规定的剂量是没有太大副作用的。氯喹最早是在北京佑安医院,我们广东也几乎同时开始使用。

  在开放实验过程中,确实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15天之内能够使得病毒转阴。后来进行相对比较大的临床观察,用了氯喹的跟不用的氯喹比较,特别是和其他的一些药物对比的话,它的发热症状,还有病毒消失时间大概早一天。而且它副作用也不算很大,比如说有点消化道的症状,腹泻什么的,也有很少数人会出现一些耳鸣,停药以后耳鸣就消失了。所以氯喹还算不上特效药,但从现有的苗头来看,应该是有一些帮助的。

  第二个问题,对于遗体解剖的问题。在17年前的SARS,那个时候也是有一些遗体解剖,说明了病毒对除了肺以外全身脏器的影响,以及肺本身的病变是什么样的。我们在一例作为肺移植的手术中,得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资料。这个肺的表现跟SARS有点不太一样,它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严重的纤维化,看起来有一部分肺泡还存在,但是炎症很厉害。另外就是有大量的黏液,这个黏液会引起气道不顺畅,这个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临床上很多危重病人很大问题是人醒后的呼吸无法与呼吸机同步,他呼吸他的,呼吸机是呼吸机的,非得用很大剂量的镇静剂。但是镇静剂用得多了,会影响病人。我们也发现很大一部分病人痰不多,但是非常黏,我们发现它的黏蛋白以及有关基因表现很异常。因为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也在做观察,所以进一步解剖病理的话,会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病的特点,决定这个治疗能不能贯彻下去。一是在通剂上能不能改变一些方式,另外特别注意让气道通畅,防止粘稠的痰液阻碍他正常的通气。这是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问题。我只能回答到这,因为正在进行。

财新记者提问

  财新记者:想请问钟南山院士,因为河南信阳检测出两例非常规病例,这两例病例潜伏时间超长,令人也关注到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的问题。请问钟院士,您原来预估的“潜伏期”时间有没有改变?我们省正在研发的快速试剂盒是否准确有效?有没有大面积推广的计划?

  钟南山:谢谢你的问题。你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一个是潜伏期,这个潜伏期,比如说我们要发表的文章是研究了1099例,当时我们曾经报道说潜伏期平均是4天,这个是中位数,2-7天是大多数。但是我们也很忠实地写潜伏期是0到24天。在1099例里,24天的只有一例,但是我们必须要忠实对待,真的超过14天也只有13例,所以评判潜伏期要考虑大多数,也要考虑少数。这是指一个平均数,绝大多数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不觉得奇怪,总有例外的。

  还有一个是准确性,我认为核酸的检测,要是正规地做的话,是应该比较准确的。但是大家看到,有一些报纸和媒体讲到,核酸的检测率有的说只有30%到50%的准确率,有的甚至说只有20%到30%,这样的话就让人无所适从,大部分阴性怎么诊断呢?我觉得这个是有点片面性的,我觉得这个方法本身还是正确的,但是你得看取材,平常我们绝大多数是取鼻和咽的,这个采样很讲究的,它取样取得合不合适非常重要。所以我想应该相信核酸的检测,假如我们都能比较准确地取材,这个准确性就应该很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核酸检测率是准确的。

  第三个问题,现在武汉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现在全国的发病率都有一个下降的趋势,武汉是持平,但是武汉是关键,80%的病人在武汉,95%以上的死亡病人在武汉,或者武汉周围,所以武汉现在看起来真正地停止人传人还是一个进行时,也就是说如何地把正常人和病人分开,这是第一。第二,把是新冠病毒感染和是普通流感病毒分开。这两个问题非常迫切,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混在一起,人传人不会停止。武汉毕竟用了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充实,但是假如这个问题不解决,还是解决不了。所以我们还是很强烈希望在检测试剂方面加强,怎么加强?一是希望能够快速通过批准——我们呼吁,芯片放进去之后就能够知道这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检测后进行分流诊治。现在技术有了,研发也有了,就等批准。

  第二,核酸诊断是尖端病原学,这个病人感染以后就会发病,发病以后会产生抗体,首先产生的抗体是IgM抗体。感染以后IgM抗体大概7天产生,发病以后大概3天就能产生,面对疑似病例,检测出IgM抗体产生,应该就可以确诊了。因为是特异性IgM,是被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才会产生IgM抗体。两个互相印证,鉴别诊断率高了。我们就能把正常人跟病人分开、新冠和流感分开。实际上广东省目前已有三家公司研发了检测IgM抗体的快检试剂盒,现在正在申请,希望有绿色通道尽快通过。

  通过后,首先支持武汉,因为我认为武汉现在还没有区分得很开。武汉不解决,湖北解决不了;湖北不解决,全国解决不了,所以这个是要害。大家看看周边城市的数据都慢慢在下降,武汉还是持平阶段,所以我们希望快检试剂盒通过以后能够在武汉发挥作用,这样的话减少疑似病人。因为肺炎的特点,从影像方面来看都差不多的,不能都算在新冠肺炎病例里,所以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广州日报记者提问

  广州日报记者:请问王局长,“肺炎1号”已投入临床使用,现在效果如何?  

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

  王桂林:中医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钟南山院士曾提及:“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才看。”

  1月23日,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省市联合攻关,其中有一项是新冠肺炎的防治技术。我们组织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展中医临床试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团队在积累防治SARS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病情,提出了“肺炎1号”的药方,并且开展临床实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中医药局应急审批“肺炎1号”为院内制剂,规范名为“透解祛瘟颗粒”。2月8日,“肺炎1号”批准用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

  截止2月17日18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应用“肺炎1号”治疗确诊病人221例。治疗6天及以上的121例患者中,84%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71%咳嗽患者症状好转,69%咽痛患者症状好转,79%乏力患者症状好转,64%纳差患者症状好转,74%患者胸部CT好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治疗6天及以上的121例患者中已有44人治愈出院。

  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点医院申请调剂“肺炎1号”6072包,并向湖北省人民医院等10家湖北医院捐赠2万余包。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该药扩大临床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肺炎1号”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型及普通型肺炎治疗药方,对重症病人不合适,也不是预防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谢谢。

  钟南山:有一条我想补充一下,西药来说,在实验室发现细胞水平对新冠病毒有效,真正进入人体的话,还有个过程,会有相当多的西药在实验室有效,进到人体没效。

  但中药不一样,像六神丸胶囊、连花清瘟等几种药物,这些东西在临床已经常用了,再加上实验室进一步做动物实验。假如说这些中药真的显示了效果,能够减少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或者能够减少炎症风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是能够给中药的使用提供一些依据和线索,这是跟西药不太一样的地方。所以我是很重视中药在实验室对新冠病毒作用的情况,一个是能不能杀病毒,另外一个是能不能够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减少炎症风暴,如果有一些作用的话,我觉得中药是可以放心用的,特别是对一些早中期的患者。

CGTN记者提问

  CGTN记者:想请问钟南山院士,我们知道在武汉,一些医院正在尝试使用康复者的血浆来治疗其他感染的患者,并且已经显示有一些初步治疗的效果,您如何评价这一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风险?谢谢。   

  钟南山:我们国家早在2005年就已使用康复者的血浆治疗H5N1的感染,我们跟深圳传染病医院共同努力,给了康复者的血浆。因为我们知道H5N1的死亡率很高,结果当时病人第二、第三天病毒血症奇迹般地消失了,体温降下来了,病人完全康复出院了,那时候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当然就一例,但是国际上也非常重视,所以在新英格兰杂志报道了。

  到2009年是H1N1,我们没做,香港的同行们做了,也是用康复者的血浆。结果发现使用康复者的血浆和不使用对比,病死率有明显的差异,效果也是非常肯定。我们也在广东治疗过腺病毒、合胞病毒感染很严重的孩子(重症),我们在血库、血站找到了一些含有很高的抗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抗体的血浆,然后给孩子进行血浆输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现在我们数据太少,还显示不出统计学的意义。

  这次在武汉也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也做了,因为武汉的康复者已经很多了,有的康复者非常愿意贡献出他们的(血浆)——是贡献出血液以后制成特免血浆来治疗,这样血浆就不会有血型的排斥。他们做了10例,大概有2例是典型的病毒血症,还有4例是RBD,就是受体结合显著部位阳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病毒血症。这6例经过用药以后,两三天后病毒血症消失了,病人的临床情况有些改善。今天我还问了他们情况怎么样,因为广东也准备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一些重症的病人进行治疗。

  垂危的病人可能就差一些,垂危病人不光是病毒,而是炎症破坏了整个器官,那就很难了。我认为看起来是很有希望的。17年过去了,我们没有能够做出一个中和抗体,现在正在下功夫努力,包括刚才王厅长也讲了一些,当然需要时间,疫苗就更需要时间。到目前为止,这个是比较老的办法,但是比较有效,比较肯定,安全。当然它的来源是有限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重症病人。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重病患者治愈率和院内传染是疫情防控的两大难点。请问钟院士,广东的重症患者救治治愈率如何?有哪些好的救治经验可以总结?另外,有何措施可以防止院内感染?谢谢。   

  钟南山:确实是这样的,大概85%的重症病人,要是有一个很好的生命的支持,很好的治疗条件、营养,还有再加上一些治疗,都是能够改善的,他的病毒消失,有些是7、8天就可以。少数的重症病人,还有大概不到5%的危重病人,有多少能够恢复呢?现在重症真正康复出院的还不多,但是重症能够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的,大概有50%,就是说重症治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剩下的一些就是危重症。

  从现在看起来,大家看看报道,今天病死率大概是2.5%。从我们自己比较有限的观察来看,现在正在探索各种各样的治疗,特效药现在还没有。但是这17年间,我们对SARS的研究,当时的死亡率3%多点,那是最低的,现在的死亡率是2%多一点。

  冠状病毒发生三次,第一次是SARS,第二次是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第三次是COVID-19,都是冠状病毒,所以看起来以后人类要对冠状病毒感染非常重视,它传染力很强。要是这三个比的话,新冠状病毒病死率是低的。

  现在是不是说病死率都在武汉呢?武汉是不是特别严重?是不是病毒有变异或者是什么?我们最近刚刚总结一个资料,武汉的重症病人和武汉以外的重症病人差别不大。因为一下病人太多了,他们得不到及时的照顾,包括基本的照顾。我们观察这些病人,一直在跟踪他们的呼吸道的病毒载量,我们病房现在都是危重症病人,你要是给他们很好的生命支持的话,随着时间的过去,病毒载量慢慢下降,有希望,所以它能治疗。现在我还不敢说,但是我觉得这个就说明了,你要是很好地支持,就算没有药,病毒的载量也在下降,这是一个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现在有没有很特异的治疗方法,正在探讨几个,现在不成熟,不好说。

  至于医院里的预防感染,是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武汉现在好了很多,但是有一段时间医院成了感染的场所,不单是在家里,在公共场所、其他地方,而医院本身就成了一个互相感染的场所。我们知道全国有1700多医务人员感染,主要都在武汉,因为那个时候防护做得不好。我看现在其他的地方极少报道有医务人员感染,广东很少见,这个就是防护做得好。

  医院里也是从戴口罩、勤洗手等方面来防护,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包括家里,包括各个地方,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香港康美楼,上下楼(住户)两个都得了,这说明什么?包括过去淘大花园的教训,200多人得病,20多人死亡,一栋楼里。那就说明什么呢,粪便干了以后鼓风又起来,在气体里面带有这个病毒,所以新冠病毒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从粪便里面培养出活病毒。

  希望媒体朋友也告诫大家,我们的洗手间很多地方,下水道的通畅是极为重要的,保证它通畅,就可以减少感染。我的看法和国外的看法,不是因为吃进去消化道感染的,而是因为粪便或者污染物干了,它里面还带病毒,通过空气出来以后,你也可以叫它气溶胶,完了以后吸进去感染,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所以在医院里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当然,发热门诊是很重要的,现在在广东科技厅的领导下,我们研发了一个诊台,这个诊台有一个特殊的空气流,能够把发热的病人和医生隔开。发热病人的讲话、口水、唾沫、呼出来的空气很快就被吸走了,这样的话来保护医生。还有防护服等等,这些都是减少医院感染的手段。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想问一下王厅长,从1月28日开始,广东省科技厅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技术和产品。请问王厅长,目前征集到的项目有哪些?进展如何?相关的科技惠企政策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王瑞军:刚才大家从钟南山院士的回答当中已经看到了,以钟南山院士为旗帜的广东的科技工作者是多么地努力,我们还是非常感动的。

  我们没想到的是,除了已经部署的第一批应急科技防控攻关的项目,实际上当我们发出征集的通知以后,就在几天之内,我们就收集了两千多项围绕着药物研发、疫苗研发、快检试剂的开发、消杀设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装置和技术在医院临床等方面的应用,所以非常好。我们觉得广东在高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还是蕴藏着非常好的研发基础。

  实际上,我们和港澳有着很好的联合。香港和澳门的科研机构,包括一些高科技企业,我们也都有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联合部署启动了一些项目,最近在两千项左右的推荐项目中,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应急启动的机制,会遴选一批确实有效、有条件的项目。同时,为了扩大一些支持面,我们会同广州市、深圳市和其他的地市进行联合资助,效果就更好,同时也支撑了各地市科技支撑的能力建设。

  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们2月14日印发了实施科技惠企行动支持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我们叫“防控17条”,这里重点我再介绍两三条。

  第一,在启动疫情科技防控项目的同时,注重实施科技改革,把疫情防控和科技改革结合起来。比如说这次项目的经费就实行“包干制”,我们鼓励和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比如说省实验室,开放它的超算能力,提供实验室装置供大家使用,同时对重要的研发机构的自主立项,我们视为省级科研的立项。通过这些改革,来加速带动围绕疫情攻关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第二,重点支持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孵化器里边的创新创业者渡过难关,所以我们今年就扩大了科技创新的补贴力度,同时加强科技金融合作,使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比如说贷款展期。这个措施一发出来,很多银行马上就联系,要给相关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展期。这些方面,我们觉得还是体现了对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型企业这方面的支持。

  第三,继续鼓励科研人员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向我们钟南山院士学习,向全国奋战在疫情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学习,把论文写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谢谢。

  王桂林:我把广州的情况也补充两句。广州在上周五出了“广州科技暖企20条”,也是四部分: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攻关的力度;二是降费减负;三是金融引导;四是优化简化流程。当时我们就放在了广州科技局的官网上,特别要感谢各界媒体的转载,谢谢大家。

  这里有几个内容:

  一是加大财政对新冠疫情的防治支持力度方面,我们是省市区联动,从省市一直到区联动,按1:1:1,加起来的经费超过1个亿。并且特别强调支持优秀的科学家、团队、机构、高企,像钟南山院士,还有生物岛实验室的主任徐涛院士,是中科院疫情防控攻关组的组长。科学家带领的团队,还有后面的机构,比如说国家和省的实验室,还有一系列省市的科研机构在后面支撑,还有支撑的企业,一起进行新冠病毒防治攻关。

  二是降费减负。中小企业有很多是在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里发展,我们给他们减租。同时加快办理牵涉到企业的研发投入财政预算,我们原来是全年拨放,现在要在6月份之前全部拨放到位,这对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同时支持疫情防控成果的示范应用,开展“科技暖企”行动。

  三是在科技金融精准服务方面,我们提前拨付科技金融的补助,提前拨付对科创板、新三板等科技企业的支持,包括购买科技保险的支持,预计可以获得科技保险超过59个亿的保额。同时拓展企业融资和信贷渠道,原来贷不到款的科技企业可以最多获得2000万的信贷支持。

  四是简化优化流程方面。主要是不见面审批,更好地方便科学家团队、机构和企业进行科研研发,让企业渡难关、稳发展。谢谢。

  钟南山:我简单补充一条。刚才王厅长和王局长讲的是政府如何支持企业,我看企业对我们的支持也是很大。这一点我很感动。比如恒大组织了对我们的支持,有很多科研项目,而且拉了线跟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我们已经开了一次会,明天早上我们还要再开电话会,能够各取所长,能够帮助我们共同地攻关。有很多问题是没解决的,比如说传播途径、免疫功能的变化,还有病情走势的预测,在这些方面有一个共同的探讨。这方面我们是感觉到很受鼓舞的。还有腾讯。从化不是有个玫瑰园吗,那个橘子、柑特别好吃,也送了很多给我们吃,很甜,我们心里头也很甜,所以我们很感谢很多企业对我们的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崔朝阳: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将感兴趣的问题发到我们省新闻办的电子邮箱,我们将在后续的新闻发布中及时给予回应。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