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爱卫在行动】几个关键词带你了解历史悠久的爱国卫生运动

时间:2020-04-09 15:10:20     来源:健康中国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中强调

  要发动群众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

  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4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怎样结合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历史悠久的爱国卫生运动。


  图片1.png



-中国特色-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卫生运动是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特别是群众运动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围绕解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1952年正式发起-

  将爱国和卫生相结合,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1952年,为防御细菌战,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在全国倡导发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同年,中央成立防疫委员会,随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周恩来、习仲勋同志担任前两届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从那时起,爱国卫生运动就在全国上下蓬勃开展,围绕解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先后开展了除“四害”、改水改厕、“五讲四美三热爱”、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2.png

图片3.png


-除四害-

  “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要求各地在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必须注意同城乡生产相结合,必须是群众的力量和技术力量相结合,使突击活动与经常工作相结合。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后来,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生活条件变好,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剿灭“四害”运动的高潮,全国6亿人民参与其中,有效降低了病媒生物密度,显著减少了鼠疫、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现阶段,爱国卫生运动一方面动员群众清理环境,翻盆倒罐,减少“四害”孳生场所,另一方面开展专业药物消杀,减少传播媒介,有效控制“四害”密度,在近年来的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媒介传染病的防控和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片4.png

1958年小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灭蝇挖蛹活动


图片5.png


-农村改水改厕-

  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卫生问题,卫生厕所缺失,地方病、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通过深入推进“两管五改”(管水、粪,改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增加了肥料,受到了群众的好评,饮水条件、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善,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地方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农村居民文明卫生素质有效提升。

图片6.png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调研中强调厕所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推动下,一场“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年2月25日,全国学联、中央爱卫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兴“五讲四美”之风(“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各地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显著改观,人民文明卫生素质得到提升,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日益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项活动又和各地开展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三热爱”活动结合。1983年1月31日,中宣部、中央爱卫会等24个单位就"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联合印发意见,将“五讲四美” 活动提升为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群众性活动,对于普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转变社会风气,振奋民族精神,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图片7.png


-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2010年以来,全国爱卫会先后开展了两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主要目的是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管理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文明素质。各地不断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集中开展垃圾清运、河沟整治、污水处理等工作,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有了明显改观。


图片8.png


-卫生城镇和健康城镇-

  卫生创建活动始于1989年,是为改善城乡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而开展的活动,是体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动员”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实践的典范,也成为爱国卫生工作的“金字招牌”。

  健康城镇是卫生城镇的升级版,旨在通过完善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镇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全国爱卫会已累计命名342个国家卫生城市(区)、1452个国家卫生乡镇(县城)。2019年,通过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全国爱卫办发布了19个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各省份排名第一的城市及10个进步最快城市,各地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

  2013年和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中国政府“健康(卫生)城市特别奖”和“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表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远在“健康城市”理念诞生之前,爱国卫生运动就已经通过更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创造了它们;远在其他国家开始讨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之前,中国就已经制定出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