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馆务公开

广东省五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会议“亮相”

时间 : 2021-04-29 10:37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公共服务处 编辑 : 左秋怡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4月22-24日,文化和旅游部在苏州组织召开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会议,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旭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圳市宝安区“垂直一体化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佛山市图书馆“明确五大权利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韶关市乳源县“以盘活资源解决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难题”、东莞市长安镇图书馆“以功能融合探索文旅融合服务新模式”、中山市“‘三三三’模式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五项改革经验在会议“亮相”,其中乳源县在大会作现场发言,为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提供了“广东案例”。

“十三五”以来,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大力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落实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建立包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重点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以及服务人群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一是制订实施了既衔接国家标准、又符合本省实际的《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推动全省形成了“1+21+122”省、市、县三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二是推进东莞市和惠州市、深圳市福田区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其中东莞市结合示范区后续创建工作,建立起保障标准突出外来工文化权益、技术标准突出总分馆体系设计、评价标准突出效能导向等的标准化体系,被原文化部列为全国示范地区。三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研究工作,并制定实施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文化志愿服务规范指引等一系列省级专项标准,完成了文化部“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课题,举办了以“标准化、数字化”为主题的首届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完成了总分馆统一标识设计,开展了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导向系统标准化研究。四是推动各地各级落实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重点改革任务,制定了完整科学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先后完成了2018、2019年度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深圳、东莞、中山均实施了本地市公共文化评价工作,对进一步压实地方人民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责任起到重要作用。

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让基层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以现有建设成果为基础,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功能完善,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合力打造惠民、便民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我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分类指导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16—2020年)》,在我省“五个有”村(社区)文化室基础上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二是推动中山市和梅州市、佛山市南海区、梅州市梅江区完成了国家和省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分别探索了“三三三”、“三多三促”“六个一”等因地制宜的创新模式。中山市以村区党组织和委员会为主导、社会组织和社区专业人才参与运作,建成三元服务空间,形成“小平台”承载“大服务”、“小中心”整合“大文化”的基层文化工作格局,被原文化部列为全国示范地区,被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为第一批基层改革复制推广经验。梅州市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弘扬宗亲文化、引导村民自治,将服务延伸至自然村,有效破解了山区空间不足、交通不便、资源不聚的难题,其“三多三促”模式农村文化俱乐部项目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三是合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的通知》,坚持“试点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分地域分阶段推进、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投入机制。“十三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3.7924亿元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3252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25921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为基层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阵地基础。

三、创新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重点,探索建立“标识统一化、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化”的总分馆制,有效促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互通共享。一是在开展深入调研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我省《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我省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二是开展两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围绕“三统筹、五统一”设计统一标识,制定建设标准,设立联系专家库,发布管理制度、服务规范等示范材料,推动各地创新机制。2017、2018连续两年将其列入“广东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共投入6640万元建成48个试点。其中广州市黄埔区探索“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模式,按照“一馆一策”原则,建立了多个园区、企业分馆,构成立体多样的分馆格局。河源市连平县由县文广新局统筹总分馆人员的“上派下挂”、聘任和管理,用“人”盘活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我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经验被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为第一批基层改革复制推广经验。三是总结推广总分馆制试点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印发了《广东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验收指导标准》,召开了全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会议,2019年以来共安排中央、省级资金6230万,对粤东西北地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进行补助。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图书馆总馆111个(1285个分馆,4505个服务点),建成文化馆总馆112个(1252个分馆,5029个服务点),其中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的县(市、区)100%建立总分馆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空间布局,大力指导推动新型城乡阅读空间建设,全省涌现出“粤书吧”、智慧书房、风度书房、读书驿站、邻里图书馆等形态新颖、各具特色新型阅读空间1900多家,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

、深化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不断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先行先试”,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共文化机构增强动力、提高活力、提升效能。一是选取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文化馆、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第一轮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福田区图书馆成立全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搭建了完善的架构和制度;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参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设立了理事会和管理执行团队,实现了决策和执行相互分离。二是推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开展新一轮的改革试点工作,两个试点单位在组建理事会的基础上,着力完善理事会运行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丰富供给,提升效能。广州图书馆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修订完善了单位章程,根据实际扩大了社会理事占比,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监事,配套建立了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绩效考核等制度;佛山市结合第三批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佛山市图书馆探索成立了“决策型”理事会,明确了理事会“业务绩效考核权、班子任免建议权、中层干部竞聘方案审议权、业务经费预算审核权、建设发展规划权”等五项权力。三是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改革配套措施,联合印发实施了我省《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工作方案》,为我省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提供了政策遵循。我省目前共有17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建立了理事会,其中省、市规模较大以上的34个公共文化机构100%建立理事会。

为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和张旭副部长讲话精神,结合我省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实际,下一步,我厅将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满意度和幸福感。一是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城乡新型文化空间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好省政府民生实事,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品牌影响力。三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活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