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感受全运会志愿者17000颗澎湃跳动的心

感受全运会志愿者17000颗澎湃跳动的心

发布日期:2017-09-01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17000名全运志愿者,来自天津全市43所高校的54000名报名大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得以入选。他们经过紧张高效的培训工作,在全运期间围绕比赛运行,在竞赛支持、信息技术支持、媒体运行、观众服务、颁奖仪式等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此次参与全运会的运动员和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专业。

  “我不是体育迷,但我很骄傲为天津服务”——全运出租车志愿者宗世铭

  出租司机宗世铭在全运上勤当中接了一个电话,一个关系很好的哥儿们给他介绍了一个长途包车的好活儿,但是宗师傅在电话里有点骄傲的和朋友说“真好不意思,我正在全运会做志愿者服务呢,真走不开”。

  每天大约有300多辆出租车在全运村待命,方便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媒体的非班车时间出行活动,这些出租车来自全天津三大出租公司,是从30000多名的哥、的姐中选拔出来的,为了以更好的形象迎接全运,出租车内的部分设施也进行了更新,司机也进行了专门的培训。

  有15年驾驶经验的宗世铭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并非体育爱好者,但是能够被选上成为全运志愿者也是非常骄傲的事情,“全运在天津是个大事,也是全国人关注的事情,我们能参与到其中感觉是为家乡做了贡献。”在全运前后,宗师傅需要一直坚守在全运村,开出租原来是个自由职业,平常有事可以休息,但是这次进入全运志愿者的行列,则要全身投入,风雨无阻,要推掉很多事情,改变很多计划,不过这都让乐观的宗师傅觉得很值。

  汽车开在天津的市区内,宗师傅指着附近重新整修的建筑对记者说,在办全运的过程里,也大大加速了城市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天津本来有很多外国风情建筑,全国好多游客都来这旅游,这次通过全运的环境治理,城市变得更漂亮,对于天津的城市形象帮助很大。估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来玩”。

  聊起志愿者工作,宗师傅津津乐道,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原来宗师傅已经是个常年志愿者了,平常天津当地的大型公众活动,只要需要志愿者的工作,他都会在所在的车队报名参加,因为日常工作中的服务态度好,乘客好评多,宗师傅几乎每次都可以入选,这样一来二去,他几乎参加了这几年所有的公益活动,常年参加公益志愿者活动让宗师傅的心态很好,为更多的人付出,为更美的天津努力。

  下车之后,即将结束采访,记者要为宗师傅拍张工作照,宗师傅把出租车停在大沽桥旁边,“这里算天津市中心了,背景都是地标建筑,代表我们天津的形象,在这里拍可以吗?”宗师傅问记者。随后他把挂在旁边的领带摘下来,直直的打好,一边换上白衬衫一边略有羞涩地说,“天气太热,怕弄脏了没穿,拍照得穿上,我代表天津的哥的形象啊”,然后从驾驶室出来,靠在他自己的车边,背后是高大的天津环球金融大厦和海河,宗师傅第一次面对记者的镜头,尽管看上去有点紧张,但是对于生活的自信和对于城市的热爱似乎充满了整个画面。

这里成为我的“第二课堂”——全运会主新闻中心志愿者邢义刚

  8月27日全运会开幕式结束之后,一个高个子的年轻媒体引导员一直坚持到最后,疏导媒体人员,帮助大家在大雨中找到前往停车场的道路,直到最后一班大巴发车,他才伴随着最后几名记者一起回到全运村,然后再回到宿舍。

  这个年轻的全运会志愿者就是来自天津体育学院的大三学生邢义刚,目前在全运会主新闻中心工作,开幕式当天他被借调去水滴球场协助媒体工作。“我在全运会工作快两个月了,7月10日就到了全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当时帮助宣传部完成了2000多名记者登记整理注册的工作,每天差不多都是早上8点到晚上11点。”邢义刚的整个暑假从放假第一天开始就属于了全运会,一直没能回家。   

  不过这次的全运会对于邢义刚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这次在全运会新闻中心工作,接触到了大批的媒体老师,看到了纸媒、电视媒体、网站和广播等好多媒体形式,和在学校里的理论学习相比,这次能接触到真正的媒体工作,这可谓是新闻学的‘第二课堂’”邢义刚告诉记者,“我在新闻中心的工作,属于比较敏感的地区,会碰到很多的突发事件,碰到很多的意外,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实践,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好这样的问题,满足记者的需求,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和提升。”

用热情消化劳累和枯燥——全运会安保志愿者王亚

  早上8点,王亚和安保志愿者的小伙伴们已经站在全运村的安检入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您好,请这边走,”王亚微笑着对进入安检入口的客人说。

  8月22日全运村正式开村,志愿者们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经过笔试、面试的层层选拔,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二年级的王亚和100多名同学一起,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志愿者。

  对于安保志愿者来说,每天的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9个人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班是早上8点到下午两点,第二班是下午两点到晚上9点,由于工作要求岗位不能出现真空,因此大家只能轮流吃饭。工作的大多数时间,志愿者们都是站着。

  在来到全运会之前,王亚曾在学校、社区做过志愿者,但能在全运会这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做志愿者,还是让她们兴奋不已。“能为全运会这样的大赛服务,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有这样的经历真的挺自豪的。”王亚说,从选拔到培训,再到真正上岗,培训当中学到的乐观、积极、热情的态度,团结、微笑的工作作风,上岗后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的接触,对于自己是很好的经验,“我的专业机械专业挺冷的,作为志愿者的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从全运村开村一直到送走最后一批客人,王亚和她的小伙伴才算结束这次全运会志愿者的全部工作。“觉得累吗?”“不累,也不会觉得工作枯燥,我们有热情,用热情消化了。”小姑娘快乐地说。

“每天要起立100多次”——全运会媒体宿舍区志愿者李宜蔚

  全运会媒体村,夜里12点多,刚刚回来的记者再次看到了这位小姑娘,还没等记者打招呼,小姑娘再次礼貌地站起来主动和记者问好。她就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的李宜蔚,来自天津当地的1997年小姑娘。

  在全运会每个宿舍的大堂,都有专门的志愿者服务员,为媒体办理入住、退房和相关服务工作,这些志愿者大都来自周边大学。李宜蔚就是其中一员,当她听到学校招收全运志愿者时,就第一个报名参加,为了做好志愿者的工作,李宜蔚和她的小伙伴们进行了5天的培训,并且在7月20日就进入了全运村。此后的每一天,她们都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会面带微笑的对每一位进入全运村的媒体朋友起立问好。李宜蔚说,“我们每天要起立问好超过100多次,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记者们工作很辛苦,我们用微笑对他们表达感谢,而记者朋友们也非常高素质,几乎所有人都会给我们回礼,很多老记者还会让我们注意休息。每次听到这些,我们心里都暖暖的。”

  李宜蔚告诉记者,她最遗憾的地方就是错过了全运会开幕式,“我们每次连续上12个小时班,之后可以休息一天,但是每次实在太累了,开幕式那天我就睡着了,后来看的重播,没看到直播太遗憾了。”

  连续12个小时的工作,李宜蔚和她的伙伴们必须保持时刻清醒,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无故缺席,特别是夜里,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任何事情,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做出快速反应,比如此前有记者夜里突然出现身体不舒服,记者紧急和志愿者联系,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患病记者得到了医治。

  “我是学习德语专业的学生,这次全运村还有外国记者,可惜他们都是说英语,没能发挥作用,但是这次的志愿者工作,也给我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社会经历,面对媒体、管理部门,如何协调好大家的工作,如何服务好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相信这次会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李宜蔚说。

“这是我一辈子难忘的经历”——全运会礼仪志愿者吴媛媛

  颁奖仪式上,除了领奖的运动员之外,身着黄色上衣白色短裙的礼仪小姐同样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姣好的面孔,高挑的身材,成为赛场上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吴媛媛,辽宁人,来自天津武清区天狮学院,财务管理系大四学生,是武清赛区礼仪小组的队长,向记者讲起了她的经历。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活动,今年暑假前两个月,恰好全运会招募礼仪小姐,同学们都很踊跃,从大一到大四,很多人报名,经过身高、走路、站姿和微笑等各项考核,最终只有25人通过筛选。全市18所院校,一共有400多人。我很荣幸,能够加入这个团体。”吴媛媛说。

  虽然被选上很兴奋,但等待她们的却是艰苦的训练。“事先没想到会那么苦,那么累,我们先集中训练一个星期,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进行站姿、引领、微笑等各项培训,嘴里咬筷子练习微笑,双腿间夹A4纸练习站立,往往一站就是半个小时。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培训,第一次训练时都适应不了,有的没吃早餐体力弱的都有晕倒的。可没办法,老师要求很严格,歇会儿还得继续站立。”吴媛媛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心有余悸。

  “这么累值得吗?”记者问。“当然值得,有付出就有收获。作为武清赛区的礼仪小组,我们幸运地获得了为马拉松选手颁奖的机会,这可是全运会第一个开始的比赛项目,也是第一块群众项目金牌,太荣幸了,当时真的好激动。”吴媛媛很是兴奋地说。

  “我们现在已经参加了7次颁奖,包括5次马拉松和两次马拉松游泳。接下来还有乒乓球项目和铁人三项的颁奖。虽然过程很累,但我是累并快乐着!因为这会是我这辈子都很难忘的一次经历,我愿意为全运会贡献一份我的力量。”吴媛媛最后说。

每天奔跑10000步的“媒体好朋友”——全运赛场服务志愿者马秀伟

  1995年出生的马秀伟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平日里,虽然也挺喜欢体育,但看得多、参与得少,就连每天手机计步软件显示的步数,都只有几百、几千步。而在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女篮项目的志愿者之后,他却变成除了场上运动员,跑动最多的人。

  作为赛场服务志愿者,马秀伟被称为“媒体好朋友”,他的正常工作流程是先为到场媒体确定每场的班车、赛程信息,发放给每位记者,然后在每场比赛结束后,到技术台领技术统计,现场发放。而为了给现场记者提供更多工作便利,天津财经大学工作团队要求马秀伟每场比赛之前都通过专门设立的记者微信工作群发布赛前信息、每节比分以及相关照片。

  一场比赛下来,接待媒体、跑球场、拿技术统计,几个来回就是10000步。

  “作为天津的大学生,特别希望利用全运会的机会学习、锻炼一下,我们的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岗位是有限的,我们系最终通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获得志愿者工作岗位的,只有6个人。”马秀伟说。

  “这么多天媒体服务工作干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给媒体老师提供相关信息,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我想这也会是我之后工作、生活的准则,当全运会志愿者让我学到了很多。”马秀伟说。

  虽然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但马秀伟说,自己之前的职业方向还是像更多同学一样瞄准于财经类,但通过和媒体记者的接触以及对这方面工作的深度参与,对媒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有机会,也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媒体工作者,让自己在全运会期间学到的经验、知识,运用于之后的工作。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