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18届青少年运动会暨广州市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将于7月下旬开赛,赛期3个月。4年一届的市运会是对广州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体教融合的检阅,也是对各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集中展示。广州市体育局组织媒体采访团下基层,通过走访各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运动队、老师、家长,对广州体育作全景式采访、展示,以期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加速发展。
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越秀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这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越秀区用行动助力“老城市新活力”,唯有创新才是发展的驱动力。
这只是越秀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惊鸿一瞥,该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一系列成果的背后凝聚了越秀人的勤劳、务实和智慧。
走出一条“体育+”的路子
越秀区占地3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超过百万,在区属体育场馆稀缺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实现“一公里半径必有健身点”、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配合体教融合发展,实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多轮驱动、加速发展。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杨卫国告诉记者,广州建城2200多年,越秀一直是城市的核心区,地域空间狭窄也成为全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没有区属大型体育场馆,很难组织起大型赛事,只能整合资源走出一条‘体育+’的路子,通过体育和科技、娱乐、教育、金融、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创新业态,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来到东山体育场、东山湖公园采访,看到青少年正在足球场上纵情奔跑、快乐踢球,为了提高场地使用率,这里还可以通过微改造成为其他项目的训练场地;而东山湖公园的越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也是“借”来的,综合利用地面、水面、天台楼面,为孩子们拓宽体育训练的渠道,向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国家输送优秀苗子,成为体育和教育部门勠力同心、共谋发展的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区创建了6所体育特色学校,有14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4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00多人,优秀运动员陈艾森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跳水“双料”冠军,区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在各类国家级比赛中共取得20多枚金牌。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洪家告诉记者,“我们在推动全民健身、体教融合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归结起来就是‘7个化’:设施智能化、场地多元化、环境品质化、健身数据化、规划精细化、活动常态化、管理网格化,通过深挖、整合越秀区现有场地资源,创新思维、方法、技术,破解老城区面临的共性难题。”
充分利用公园绿地资源
越秀区公共体育场馆共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本部、东山体育场、二沙岛体育公园三处,近三年年均接待群众超100万人次,日均超3400人次,每年惠民总人数超80万人次。其中,全长7.1公里的二沙岛环岛碧道即将全岛贯通,加上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二沙岛正被逐步打造为城市中心的跑步胜地。东风公园打造的“数字化体能测评训练中心”,致力于运动员及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
越秀区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资源,以珠江两岸城市景观品质提升工程为契机,提档升级二沙岛体育公园,增添各类智能健身设施66台,成为广州首座智能化体育公园;延伸智能化设施健身路径,成功打造“林则徐纪念园健身苑”(添置13台智能健身器材),将“体育+科技”的健身设施送到市民群众家门口,打通群众智慧健身“最后一公里”;编制了《越秀区社区体育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原有公共体育设施拓展升级,提质增效,为全民健身以及青少年体育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设施资源。
越秀还通过抓好“十件民生实事”,打造越秀“体育惠民名片”,推进“一站两点”(文化体育工作站、国民体质监测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工作,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越秀区体育事业创新发展结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