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声音

搞活农村体育 还需因地制宜

搞活农村体育 还需因地制宜

发布日期:2018-05-22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初夏,射阳河畔的农业公园摆开赛场,第二届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在江苏阜宁县举行。主办比赛的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设计了12个赛项,分为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两大类别。不难理解,所谓生产类项目,就是将农活按照体育概念组织竞赛,生活类项目则多与农村传统文化有关。与去年首届大赛相比,没有了下池塘摸鱼等项目。
  农村体育应当开展和推广哪些项目,从1988年创办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至今,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需求,不仅有必要探讨,更需要在实践中尝试。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群体也在变化,但至今仍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强身健体、提升素质不仅是需求,而且正在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农村与城市的体育文化有传统上的差别,也有共同需求。新型农民不同于过去概念中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包括接受体育教育。参赛的农民选手中有人好几样都拿得起来,也有人手脚不大灵便,运球绕杆和三步上篮也做不好。曾经是农村体育常规赛项的自行车负重、挑扁担等逐渐退出了生活,来凑热闹的表演项目举石锁、打弹弓、抖空竹却很吸引人。
  体育既有锻炼身体的功用,又有一定娱乐性,是生活中放松休闲的方式。生产中的某些环节可以拿来开展劳动竞赛,但不等于体育,也难以替代体育的作用。即便把体育看成游戏,玩一玩也还是要有讲究、有规则、能比试。至于打太极、广场舞等带有自娱自乐成分、普及程度极高的项目,更适合日常就地习练,举办大规模比赛就有麻烦了。
  农村体育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本届赛事,计划中的起垄移栽比赛受制于天气和土质不得不放弃,其他项目有些竞争激烈,也有些引来当地农民热情观赛。
  因地制宜,老一套可以满足固有的习惯,新一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随着客观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农村体育才能保持喜闻乐见,促成更多人参与。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