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英烈网 -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重要时事

放眼南粤气象新——写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广东一周年之际

来源:南方+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4-10 07:00:00

文 | 岳音


    时间无声,走过岁序更替;珠江潮涌,见证广东日新。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广东一周年的日子。过去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处处勃发走在前列的崭新气象。


    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回望过去,更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关怀、绵绵厚望。

    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展望未来,更加坚定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决心。

(一)

    在奔腾不息的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穿透未来的重要时刻,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在关键节点上亲自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

    这是广东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凝聚智慧光芒,昭示奋进方向。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走在了前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要向哪里进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怎样的高度?这是新征程上的“广东之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为我们解答了“广东之问”,一锤定音明确了广东工作的总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总目标蕴含着新使命、新要求、新期待、新标高,要求广东在新征程上跑赢自己、跑过别人、跑在前头,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这是广东奋进新征程的“春雷战鼓”,激扬争先之志,掀起发展热潮。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最难也是最伟大的现代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广东要走在前列绝非易事,不可能一马平川、轻轻松松,必然要闯难关、爬陡坡、涉险滩。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无上光荣、无比艰巨,引领亿万广东人民锚定新的目标奋跃而上,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全新姿态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走在前列就是广东的新时代考卷。

(二)

    目标决定方向,使命引领未来。

    这一年,我们深学细悟、谋深做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

    省委召开十三届三次全会、四次全会,作出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进一步明晰广东现代化建设“施工图”。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兴调查研究,持续改进作风,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时代强音。

    这一年,我们奋力开拓、攻坚克难,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牵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1∶40.1∶55.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全省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回升向好。

    这一年,我们击鼓催征、聚力前行,在南粤大地推动形成团结奋斗全面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广东拥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1800多万经营主体,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兴旺的财气。广泛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成立“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部署开展百校联百县“双百行动”,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行动,发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现在,越来越多人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建功立业。

    奋进新征程,广东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来展开,“广东日记”的每一页都记录着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的铿锵足印。

(三)

    1989年,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广东的改革在中国是先行一步,那么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也许就是先行两步了。广东改革的影响超过了国界。”

    那一年,广东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一,至今已延续35年。2023年,广东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3万亿元大关,如果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来看,可以闯进“全球前十”。成功并非偶然。总结经验、破解密码,答案就在改革、开放、创新。这“三大动力”已经成为广东最鲜明的标识,也是广东必须始终牢牢扭住、不断巩固发展的最关键优势。

    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其所激发的动力是基础性、全局性、牵引性的动力。

    深入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实施部分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试点,地方国企改革、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获评国家A级,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广东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改革品牌打出广东标识度、全国影响力,广东把制度机制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广东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闪闪发光的时代标识。

    开放,能够在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更高水平经济循环,不断实现能级跃升、释放巨大动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广东的宝贵经验。如今,广东对内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百千万工程”、海上新广东等要纵深,对外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2023年,广东进出口完成8.3万亿元、逆势增长0.3%,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29%、15.9%、22.6%。这片开放的热土始终充满魅力、绽放活力,成为汇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强大引力场。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广东屡得风气之先、屡开时代先河的底层逻辑、文化基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广东坚持向创新要动力,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全省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正在被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及时解决可能导致动力衰减的突出问题,重塑强大动力系统,再造广东走在前列的关键新优势。

(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一项项具体工作中推进,最后成就走在前列的结果。

    看大湾区建设,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粤港澳加快融合发展,软硬联通不断拓展,“北上南下”双向奔赴,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大湾区“路畅、人兴、财旺”。今年3月1日,横琴合作区实现分线管理、琴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今年将建成通车,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看制造业当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1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A股上市公司总量、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看教育科技人才,28所高校的22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27个学科入围前1‰,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全面推进,广东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分别达94万人、690万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

    看“百千万工程”,制定实施“1+N+X”政策体系,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推进扩权强县、强县扩权改革,将6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市县实施,实现对粤东粤西粤北市县两级横向帮扶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6∶1,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看海上新广东,实施海洋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达14%、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全力推进3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推动全域参与、全域行动经略海洋,广东蓝色引擎动能澎湃、潮头正劲。

    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2023年广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4.8%,森林覆盖率达53.03%,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提升“两个200万亩”任务,新建成森林乡村104个、碧道1064公里,累计开放城市绿地5.4万亩,“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优美环境加快形成,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从“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变。

    看文化强省建设,主流舆论积极向上,“两端一云”建设全面加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出舞剧《咏春》、电视剧《珠江人家》等一批广受好评的岭南精品力作,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分别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逐步融入生活日常,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

    看民生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七成,基层“三保”底线兜实兜牢,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改善,去年在广东就业的农民工新增11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9.3万人,人民群众在一个个小切口中感受到大变化,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看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去年有效应对30轮强降雨、6个台风和大范围低温冰冻影响,齐心协力打好打赢防汛防台风硬仗,让公平正义、安全安心与百姓的美好生活一路相伴。

    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扎扎实实抓党建,大力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认真开展纪检监察队伍教育整顿,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努力为广东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才刚刚开始。

    没有捷径、没有坦途、没有退路……聚焦走在前列的总目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不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走在前列,当知重负重、勇挑大梁。

    走在前列,首先要在观大局、看大势中思考“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应该怎么做”。作为经济大省,理应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真正挑起大梁,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作为制造业大省,理应矢志不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广东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作为外贸大省,理应顶住压力,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作为创新大省,理应勇闯“无人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总之,要以排头兵的昂扬姿态,在改革发展上一马当先,在战风斗雨中立马阵前,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走在前列,当披坚执锐、快马加鞭。

    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广东要走在前列,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干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建设,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闲庭信步、畏首畏尾。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打造海上新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中落实“硬道理”、夯实“硬实力”,为广东现代化建设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

    走在前列,当向新而行、向上跃升。

    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变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抓住了机遇,就能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崛起;错失了机遇,差距就可能被进一步拉大,甚至将在不利的位势持续徘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在这个新赛道上,广东有条件有能力跑出“加速度”,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努力成为主要的创新策源地,赢得战略必争领域的胜利,使广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六)

    放眼南粤气象新,一步一履总关情。

    回望这一年,广东迈过的每一道坎、爬过的每一个坡、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山一程,水一程,踔厉奋发启新程。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的厚望重托,高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展现日新月异的创造,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致敬!

返 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