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118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4-07-25 09:06:33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雷震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增强广东改革发展“蓝色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241185号)收悉。经综合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总局广东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强蓝色产业的建议

  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以“一核”为引擎、“一带”为主战场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较为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一)海洋制造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加。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清洁能源等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海洋工程技术配套设备基地、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中山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等建设稳步推进。经初步核算,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为46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9%。

  (二)海洋新兴前沿产业潜力逐渐释放。省政府从2018年起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六大产业创新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开发成型成势,2023年全省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万,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项目年发电量约188亿千瓦时。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和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三)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现代种业”“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 ”、省属科研事业单位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专项,聚焦海水养殖良种培育技术、疾病检测、智能船舶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全省海洋领域存量建设的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超100个,涵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及矿产等主要海洋领域专利公开数为16141项,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接下来,我省将强化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在编制《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时,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积极引导提升海洋产业质量效益,努力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海工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增强海工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谋划推进海洋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和装备研发,加快推进有关涉海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为加速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二、关于建设蓝色粮仓的建议

  我省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践行大食物观,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一)统筹规划海洋牧场建设。组织编制《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5年)》,科学指导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与建设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构建海水种业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17条政策措施,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制定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10条用海措施和海域使用金优惠政策。印发《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健康养殖工作指引(试行)》,引导合理确定各养殖水域的适养物种、养殖规模、养殖密度。印发《广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牧场指导意见》《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十种融资模式》,强化对海洋牧场的金融要素保障。

  (二)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24年5月,全省重力式深水网箱达533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下水投产9个大型桁架类网箱,是2023年初的3倍。一是深远海养殖装备实现本土设计本土制造,国内和东南亚国家深远海养殖装备60%由我省设计制造,2023年以来我省新建成下水的大型桁架式网箱均在省内制造,省内科研机构研发设计的智能型桁架类网箱广泛应用于福建、海南、香港等地。二是深远海抗风浪网箱技术率先取得新突破。“联塑L001”是全国首台具备升降功能的自升式智能化桁架类网箱,可抵抗16级以上台风;沿海各市在2023年下水了一批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抗风浪能力提升40%以上。三是风渔融合、渔旅融合养殖平台技术引领全国。“明渔一号”是全球首台海上风电导管架与网箱结合的“风渔融合”养殖平台;“湛农·中交”是全国首个前钢后塑的船型网箱。四是智能化养殖设备从无到有实现快速发展。省内科研机构围绕信息化、智能化 聚焦研发智能传感、精准投料、网衣清洗等先进实用技术,生产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辅助设备。

  (二)沿海渔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印发实施《广东省渔港经济区总体布局规划(2021-2030年)》,采用“一带三群多区”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饶平等18个特色渔港经济区。自国家启动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以来,我省择优推荐的广州番禺、汕头南澳、茂名滨海新区、珠海和阳江海陵岛-阳西5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名单,将通过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建设,推动形成陆海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一体化的渔港经济区。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园,加力提速建设“海上牧场”“粤海粮仓”。

  三、关于创新蓝色金融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围绕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活水”激发海洋经济活力,明确提出要实施“金融+海洋”工程、形成“海洋牧场”等新增长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一)强化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引领。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广东省海洋牧场指导意见和十种融资模式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研究制定《2024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入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全省14个沿海地市、45个沿海县(市、区)设立海洋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海洋经济全链条信贷保险产品体系,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专属金融服务。

  (二)不断丰富涉海信贷保险产品。在海洋牧场信贷、融资担保方面,推出“海洋牧场设施贷”“深海养殖贷”“海洋牧场冷链贷”等特色产品,“海洋牧场发展贷”等专属产品投放贷款超百亿元,有力支持了湛江“海威一号”“海威二号”等桁架式深海养殖设备。推广“银担”新型合作机制,指导省内银行机构加强与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推出“海洋牧场农担贷”“渔船抵押(担保)贷”“船贷宝”等涉海抵质押担保金融产品,为海洋牧场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支持。创新“银保担”碳汇融资新模式,指导湛江徐闻农商行探索“海洋碳汇预期收益+融资担保”方式为海洋牧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降低碳汇渔业融资成本。在海洋保险产品方面,推动形成海洋种业、海水养殖、饲料、海洋碳汇、海工装备、船舶、人员、货运、责任等一揽子保险产品体系,种类涵盖水产品保险、养殖装备保险、渔船财产保险和渔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落地全省首个政策性水产苗种保险、首个海洋碳汇价格综合保险,优化海水网箱风灾指数保险条款,拓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链保险服务。

  接下来,我省将持续提升蓝色金融服务质效,出台《2024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工作要点,落实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海洋强省建设等各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精准对接海洋经济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关于提升蓝色生态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坚持陆海统筹、海陆并治,大力推进海洋生态建设,稳步夯实海洋生态保护基底,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一)着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印发实施《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系统谋划全省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任务。“一湾一策”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汕头青澳湾、深圳大鹏湾分别被评为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提名案例。积极开展“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工作,珠海的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以及阳江的海陵岛、汕头的南澳岛、江门的上川岛等7个海岛入选国家级“和美海岛”,占全国入选总数的1/5。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滨海湿地修复、海堤生态化及美丽海湾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过100千米,修复沙滩约22千米,完成海堤生态化长度约37千米。高标准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推进江门台山镇海湾、湛江雷州沿岸、湛江徐闻东北海域、惠州惠东考洲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创建。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营造红树林约2656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约2010公顷。推动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成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开发交易,并在深圳成功拍卖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

  (二)着力强化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狠抓《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实施,以河流污染治理、入海排污口整治为重点,聚焦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深入推进流域海域系统治理。落实《广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在沿海各市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对全省8700多个入海排污口实施动态监管,推动珠江口6市有序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做到对全省4084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535.79公里有居民海岛海岸线“有口皆查、应查尽查”。持续加强粤港澳三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建立粤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报机制,推进跨境海上环境事故处置合作,联合开展岸滩清洁宣传活动。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2.3%,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珠江口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77.8%,首次达到“十四五”73%的攻坚目标,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接下来,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加快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以及江门台山等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强化海岸线精细管控,扎实开展海岸线保护整治修复专项行动,打造魅力沙滩、美丽海湾。深入推进近岸海域水质达优攻坚,深化入海排污整治,打好珠江口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稳步提升近岸海域水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4年7月24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