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67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1-07-05 16:53:42 来源:本网 文号:粤自然资函〔2021〕719 号 【字体: 【打印】

葛春凤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提案》(第20210678号)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进展

  (一)提升海洋公共服务科技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共建有覆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药物、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省级以上涉海平台超过15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实验室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州、珠海、湛江三地加快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2020年,新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沙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对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8-2021年,省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重点支持海洋公共服务、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海洋六大产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率先突破关键核心设备和“卡脖子”技术。其中支持海洋公共服务方向1.58 亿元,项目40个。2019-2020年组织实施了“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投入省级财政经费1.19亿元,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一体部署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是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2017年,我省成立全国首家海洋创新联盟——广东省海洋创新联盟。联盟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涉海高校、海洋科研院所、涉海企业共同搭建,旨在促进海洋领域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印发《关于科教融合协同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作计划》,支持高校加强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工程、海洋微环境调制、海洋生态等重点领域及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推进我省高校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二)推进海洋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

  不断完善海洋观测监测体系。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服务水平,建立了“广东省重点入海排污口监管系统”,对重点入海排污口进行动态监测。建设海洋立体观测网,推进近海海洋水文气象浮标、岸基海洋观测站建设,开展省级观测数据传输网的业务化运行和管理,建设海洋观测资料数据库,开展卫星海洋遥感数据应用产品的分发工作。落实地方海洋观测网纳入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工作。加强观测数据和资料汇交的集成、存取、调用和整合。开展海洋大数据平台建设,现已编制建设方案。

  (三)加强海洋公共服务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海洋公共服务相关学科建设。全省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一流学科。大力支持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的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列为重点建设学科,支持广州航海学院等学校凝聚特色、创新发展。指导相关高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大力支持船舶类相关理工科专业建设,在生均拨款、新增招生计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目前,我省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23所高校开设53个海洋相关学科专业。

  二是鼓励高校探索海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支持高校立项建设一批涉海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专业和产业学院,大力培养海洋产业人才。

  三是夯实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集聚博士博士后等创新型青年人才。据统计,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共设立海洋科技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家、企事业单位共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含分站),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至今已累计资助海洋科技领域5人。深入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为海洋产业高层次人才52人发放优粤卡,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在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14个民生领域享受“一站式”便利服务。围绕各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一系列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提案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海洋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加强海洋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大力推动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

  一是强化海洋公共服务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文件,统筹建设海洋重大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强化海洋人才培育,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出台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挥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激发涉海企业创新活力,打好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推动海洋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转探测船)、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等一批海洋大科学装置。大力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南方海洋科学城、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广州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珠海建设深海高端智造科技园,形成一批海洋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继续推进海洋新型研发机构、省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省智能海洋工程创新中心等省海洋科技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布局建设国家级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一批省级海洋试验场,为我省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海上试验、测试、评估等公共服务,解决创新装备从样机到产品“最后一公里”存在的测试能力不足问题,提升我省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

  二是加快海洋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设备及相关系统,推动形成分类监测预警和综合监测预警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监测预警水平。继续做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向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立项申报“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构建包括海洋环境质量监管、近岸海域功能能区划监管在内的功能平台,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信息数据的协调统一管理与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构建我省海洋数据中心“4+N”体系及海洋数据标准体系,加强涉海数据汇集与治理,融入自然资源一体化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库,打通国家、省级及地市海洋综合数据汇集渠道,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促进海洋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及应用。加强海洋管理业务系统整合及建设,以海域使用管理为突破口,开展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业务系统统一建设,提升全省海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

  三是加强海洋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把握全球人才流动新趋势,实施海洋重大人才工程,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建立健全海洋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提升人才竞争力。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强海洋公共服务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相关高校在海洋公共服务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支持深圳加快组建高水平海洋大学。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教融合途径,培养海洋高端复合人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6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段珍雁,020-836274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