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生物声学培训班达成中期培训目标

  5月31日,第三届生物声学培训班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开班,6月9日,为期四周的培训班已达成中期培训目标,来自全国各自然保护地的学员完成了培训并顺利结业。

  为期11天的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课程设置涵盖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既学习了生物声学监测的基础理论知识、生物声学录音设备及软件应用、鸟类鸣声研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AI算法模型及BirdNET应用等课程,又进行了样线调查布设录音设备并进行数据综合分析研究。

  学员们深入农田、溪流、岩洞、山林等区域开展调查采声,共调查记录到15种蛙类,隶属7科10属,记录到了近10种蛙类的鸣声;共记录到鸟类11目36科72种,包括了赤腹鹰、画眉、褐翅鸦鹃、红头咬鹃、白鹇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发现了大蹄蝠、中蹄蝠、小蹄蝠、中华菊头蝠、毛腿鼠耳蝠共3科5种蝙蝠,记录了5种蝙蝠共39只蝙蝠的超声。

  来自全国各自然保护地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既“解惑”又“解渴”,不仅掌握了生物声学监测的技能,还增强了我们对保护生态多样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以车八岭保护区为代表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生物声学监测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下一步,大家将会在各自的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中实践应用培训知识,进一步促进野生动植物监测和保护工作。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