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广东打出这张王牌“生态名片”

  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公园——南岭国家公园。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完成南岭国家公园主要建设任务。6月22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明确表示,将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

  通过建设南岭国家公园,广东积极推进南岭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随着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迈入新阶段,国家级“生态名片”正在加快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筑起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

  筑起“绿色”长城

  随着南岭国家公园的推进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在不断“进化”中。

  驱车直入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人们很难不被眼前鬼斧神工的地貌所震撼。只见平坦的地面突现地裂式峡谷,如刀劈斧削,谷深壁陡,在翠绿的植被与树木掩映下,悬崖上飞泉直泻,山谷里鸟鸣啁啾。

  6月份,在多雨的季节,乳源大峡谷云雾缭绕,烟霞从深深的沟壑慢慢飘渺,翠映生辉,散发着大地与自然的灵气。大峡谷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有高山草甸,有奇峰峭壁,有峡谷瀑布,堪称“粤北地质博物馆”,是不可复制的地理传奇。

  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林顺和介绍,自省政府提出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后,大峡谷保护区加大了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林地林权流转工作,资源管护工作成绩显著。

  经过努力,乳源县已将南岭国家公园(大峡谷片区)园区建设用地200余亩纳入了乳源县国土规划空间,为创建南岭国家公园预留了发展空间,并拆除在保护区林地上违规搭建的棚屋和违建建筑共8处。

  据统计,近十年,大峡谷林地林权流转面积累计超过4.7万亩,占整个保护区总面积的85%。2021年,自然保护区居民共获得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200多万元,补偿资金最多的自然村集体收益达到27万多元。

  大峡谷还贯彻落实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布局,落实韶关市森林防火工作部署,建成长12公里、面积540亩的生物防火林带,经过两年的抚育管理,目前防火林带的树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初步形成一道大峡谷保护区生物防火的“绿色长城”。

  在大峡谷,带着6岁孩子前来游览的陈女士说:“我2004年就来游览过,时隔18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雄壮中透出了一丝秀美的气质。生态教育径等游览设施布置得也别出心裁,因地制宜设置的儿童游乐园及展板,展示了黄腹角雉、白鹇、豹猫、中华鬣羚等大峡谷保护区的特有动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辨认,寓教于乐,非常有教育意义。”

  为“爬行界熊猫”鳄蜥提供栖息家园

  从“广东最美峡谷”乳源大峡谷一路前行约100公里,便抵达了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的栖息乐园,拥有全国最大的野生鳄蜥种群。

  鳄蜥曾和恐龙生活在同-时代,其身体和尾巴极像鳄鱼,而脑袋则非常像“霸王龙”,自第四纪冰川末期就存在于华南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有着“爬行界熊猫”之称。

  6月份,刚刚完成产仔、交配的鳄蜥进入了蜕皮期,在鳄蜥繁育基地,可以看到,成年鳄蜥静静地趴在了树枝上,刚出生的30多只鳄蜥幼仔则被安置在十多个繁育箱中。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科长何南介绍,为了更好地繁育和研究鳄蜥,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繁育基地设置了婚配制度研究区、晶片植入研究区等,专门研究鳄蜥的繁殖规律,提高鳄蜥繁育成活率和野化能力。

  据何南介绍,该保护区的前身是“广东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7年更名为“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級自然保护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已经纳入南岭国家公园范围。

  据悉,保护区首次发现野生鳄蜥是在2001年,随后将鳄蜥调整为主要保护对象。至2005年,保护区累计救护鳄蜥18只,科研人员将“十八罗汉”作为鳄蜥母本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研究。截至2022年5月,保护区陆续救护鳄蜥37只,累计出生鳄蜥804只,放归鳄蜥150只。据2020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保护区内鳄蜥野生种群约有770-887只,占全球鳄蜥种群的2/3。

  当前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已从抢救性保护转为维持种群稳步增长,人工繁育的主要目的也从野化转向了科学研究。下一步,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将打造成为国际鳄蜥研究中心,并进一步建立提升科普基地,让珍稀动物保护的成果惠及更多公众。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

  作为广东全力创建的南岭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乳源大峡谷和罗坑两个自然保护区相互呼应,成为了展示广东地质地貌丰富性与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窗口。

  自2021年10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广东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以来,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就驶入了“快车道”。

  目前,南岭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9.32万公顷,涉及清远和韶关2个市,其中,韶关市内面积9.75万公顷、清远市内面积9.56万公顷;共涉及乳源大峡谷和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等14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南岭国家公园面积的76%。

  经过多年的保护,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区已然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数据显示,南岭国家公园现记录有9个植被型、20个植被亚型,保存着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原生植被垂直带,是全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生境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起源古老,种类丰富,记录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4700多种,分别占广东省和全国野生高等植物的56%和13%;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0多种,记录分布有南岭区域几乎所有的旗舰种及其伞护种,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鳄蜥野生种群,是中华穿山甲、红豆杉、苏铁等重点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是南岭山脉特有珍稀物种莽山烙铁头蛇等重要分布区。

  南岭国家公园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据悉,省财政、省发展改革委连续3年共落实南岭国家公园资金超3亿元,强有力地推动了南岭国家公园创建。此外,省发改委、省林业局先后推动落实15个项目专项债资金26.4亿元,用于南岭国家公园辐射带动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广东将加快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步伐,加强南岭山脉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和南方丘陵山地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夯实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方案。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