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海珠区多措并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直以来,广州市海珠区坚持“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探索创新生态保护措施及修复技术,取得显著成果。

  师发自然,营造城央“生命乐园”

  一是推进栖息地生境修复,提升廊道节点质量,促进水鸟物种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巩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成效,通过实施海珠湿地公园浅滩生态系统完整性修复等项目,目前已完成200亩水鸟廊道建设任务。二是开展再生自然空间工作,收集枯枝、竹木等自然材料,结合生物栖息生境打造自然空间示范区,截至目前,实施范围超过300亩,已搭建生命之境1000米、昆虫旅馆100多个,再生艺术展示装置3个。

  共保共治,实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创新联合执法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海珠区湿地办主动协调作为,联同公安、检察、法院、水务、农业农村等 10 个单位成立了全省首个湿地生态保护联盟,对海珠国际重要湿地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大力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今年3月1日,海珠湿地人民法庭正式成立,将有助于法院在工作中发现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受损的风险时,通过提前介入有针对性地发出法律风险提示,提前消除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司法保障。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和外来物种防治。海珠区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维护生物安全并推进野生动物救助工作。截至上半年,共办理野生动物救助案件48单,清理薇甘菊约1036亩,完成巡查约15067亩,捣毁红火蚁巢94个。

  生态保护,成效卓著

  据调查显示,过去十二年中,海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惊人增长,相继发现了“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等全球昆虫新物种,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98种,昆虫种数从42种增加到832种,维管束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鱼类种数从36种增加到64种。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四种鸟类,分别为东方白鹳、淡眉雀鹛、红头长尾山雀和大拟啄木鸟,充分印证海珠湿地是海珠区的“生态名片”,更是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字招牌。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