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林业!激光雷达研建广东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地上生物量模型

  近日,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的广东林业科技创新项目《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广东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研建》数据采集工作全面完成,正式进入数据分析和模型研建阶段。

  在项目前期数据采集和模型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次补充采集了建模数据,完成了150个杉木样地的地面调查和无人机航拍数据,获取了满足建模要求的杉木样地样木地面调查、无人机激光雷达和正射影像等数据,为正式研建我省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地上生物量模型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项目选取的杉木样地分布在相对集中的乐昌市、始兴县、和平县、龙门县、英德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郁南县等七个区域,每个区域按照全周期分别选取若干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样地,每个龄组的样地数量均衡,综合考虑郁闭度、立地条件和经营状况等因素,确保样地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样地大小为30米×30米,面积为900平方米,调查样地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树高、海拔、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经营状况、样木株树等。对样地内胸径2cm以上的所有乔木(包括杉木和其他树种)进行每木检尺,实测每株样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以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冠幅,并用RTK测量每株样木的坐标。

  无人机调查组则根据样地分布位置规划航线,采集样地范围的激光雷达数据和高清正射影像数据,航拍过程中,还对当天采集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则要重新采集。下一阶段,将对激光雷达和高清正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林业相关信息,匹配激光雷达扫描的样木和地面样木的坐标,建立每株样木的地面和激光雷达数据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

  本研究模型研建成功后,将可替代传统通过地面调查获取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地上生物量的方式,直接通过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并可逐步推广至其他数据,最终代替传统模型,提高我省林业调查技术水平。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