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 数字化智能化筑牢精细化 为红树林添“数”加“智”

  在廉江市高桥镇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郁郁葱葱连绵成片的红树林犹如一块绿毯镶嵌在海岸边。这里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文简称“保护区”)高桥管辖片区。

  这成片的绿,擦亮了红树林保护区的底色。冬日暖阳,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在林间时而展翅翱翔,齐声引吭;时而掠过水面,拨起层层涟漪。点点“白帆”给冬日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它们的一举一动通过成像技术的转化,显示在高桥管理站监控室的大屏幕上。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保护区的情况。

  指尖上的“智能化”

  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监控室内,该站负责人林广旋像往常一样,坚持每天打卡,操控摄像头扫视辖区红树林保护情况,然后作好记录。透过高清摄像头,对保护区里一枝一叶、一水一木了如指掌。“这片红树林都在监控范围内,高清的摄像头甚至连蜜蜂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尤其是AI鸟类监测摄像头,随时识别鸟的种类,通过智慧鸟类监测,可以自动统计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像以前需要一一去辨别。”林广旋说道。

  林广旋双眼紧盯着监控大屏幕,10余个摄像头随时切换,随时操控,广阔保护区里的动静一览无余。“你看傍晚时分飞动的‘白点’,就是归宿的鸟。”每一次有新发现都让他欣喜若狂,守护着这些鸟类就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通过监测,一发现有非法捕猎行为,我们会立即报警;如果发现有候鸟受伤,我们也会立即救护。”

  据介绍,近期保护区监测到中华凤头燕鸥、黑嘴鸥、黑脸琵鹭、白琵鹭、黄嘴白鹭、勺嘴鹬、白腹隼雕、凤头鹰等珍稀濒危鸟类。特别是雁鸭类、白琵鹭等在数量上比往年有很大的增长。

  无人机+APP实现数字护林

  近年来,高桥站注重数字化建设,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科技赋能实现管理“智能化”。

  除了严密的监控系统,高桥站利用无人机、手机APP“护林通”辅助日常巡护,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确保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利用无人机可以翻山越岭,也可以飞滩走涂,形成保护区的全覆盖。“无人机作为智能化巡护管理的科技手段,很好解决了保护区难监控、难巡控的问题,比如有些海滩涂没有路,人到不了,有了无人机后就把这些区域全覆盖,就不会留下盲点。”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长吴晓东举例说道。

  在无人机前,林广旋熟练地调试着设备,他直言,思维要跟上时代,勤学新技术才能提高效率,以前五天巡护的工作,现在利用无人机,一天便可完成。记者在无人机操控的平板屏幕看到,无人机正沿着航道航拍,水面上一座座“绿岛”星罗棋布,几只白琵鹭不时从镜头掠过留下倩影。“无人机每一趟可以持续飞行20分钟左右,可以飞到两三公里远的地方。这个无人机2018年正式使用,可以迅速获得情况,真是非常高效。”林广旋说道。

  让数据多跑路,实现少人管多林。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管辖面积4008公顷,分布在高桥、车板、营仔、安铺、良垌等5个地方,其中红树林面积1389公顷,而管理人员只有4人,临时护林员7人。

  “每天除了远程监控,我们还要亲自到林地走走看,不仅是任务使然,还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人工巡护更加直观,有没有新的发现、有没有新的物种、有没有病虫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林广旋顺着栈桥巡看,在一处“桐花树”停了下来,他拿起手机,打开“护林通”APP,对着含苞欲放的桐花树拍了一张照片,并写上图片说明——“桐花树初蕾”,完毕便上传。

保护区内的数字监测设备。

  科技赋能筑牢精细化管理

  据介绍,目前,保护区积极创新巡护管理模式,确定了以全面巡护为基础,实行重点管理、重点控制的管理策略,探索构建了“局—站—点”三级资源管理模式。同时,运用科学手段,利用广东省林业综合巡护管理平台、自然保护区智能物联网业务系统以及无人机航拍等手段,精准定位红树林资源分布,强化日常监管。

  随着智能化建设程度的提高,更加筑牢红树林保护的精细化管理。吴晓东告诉记者,巡护管理平台相当一个“打卡考勤”的功能,起到监控的作用,比如有些地方护林员有没有去到,比如管理站出现问题是否及时上报,通过后台查询便一目了然。

  近几年,保护区积极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等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积极实施智慧化保护区建设工程,通过开发网络通信技术、动态监测技术等,提升保护区日常巡护、资源监管、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高桥片区现已建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开展了红树林碳汇研究等科研项目。”林广旋说,从目前来看,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碳汇科研监测,起到一个科学试点的作用,其监测结果将放在国外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技防助力人防,保护区及时有效打击遏制各种毁坏红树林湿地行为,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障。多年的资源监测显示,保护区内红树林底栖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连续15年的亚洲水鸟同步调查显示,保护区水鸟的种群和数量都呈增长趋势。2016年初,保护区在雷州湾监测到43只勺嘴鹬,这是我国最大的一笔越冬记录。许多林区出现了经济价值优势物种,如锯缘青蟹、鳗鱼、沙虫等,这些对环境特别敏感的浅海动物包括水禽的回归,表明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日趋稳定,生态功能正在恢复提高,整个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这是科技赋能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与开发的缩影。今年以来,湛江市红树林之城高端智库、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陆续挂牌成立,不断强化红树林科技支撑,推动保护区共建共享。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