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说南粤⑨|潮州凤凰山单丛王:黄金何足数 能饮一杯无

  古树,是绿美广东的生命印证,是人与自然的故事底本,也是远方游子的乡愁。古树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广东人文信念的象征,也是广东精神的折射。鉴于此,广东省林业局携手新快报特别推出绿美广东“深调研寻良策”大型报道——《树说南粤》。本期嘉宾是潮州凤凰山单丛王,让我们一起倾听它背后的绿美故事。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茶中,尽见“工夫”。

  “工夫”之本,在于严选茶叶。

  对潮汕人而言,茶叶与一日三餐的米粮一样重要,马虎不得。因此,嗜茶如命的他们称茶叶为:“茶米”,并首选凤凰单丛。

  而凤凰单丛中的“宋种”,更是“老茶客”们孜孜以求的极致茶味。

  在已确认的几株“宋种”古茶树中,已有600多年的“大庵宋种”,无疑是最闻名遐迩的一株。它静静屹立于潮州大庵村的茶园里,人称“凤凰山单丛王”。

  由它制作的成茶,干放时清香恬淡,悠然不动声色;起水时,见真章:茶气瞬间爆发,桀骜不驯,萦绕六觉;入口浅呷,茶韵浓烈后劲十足,茶香变幻莫测,留醇唇齿,回甘绵长——是为茶人杯中的传奇。

图片

  探幽记

  韵出云石 韵生古树

  驱车行至凤凰山,沿着窄窄的盘山公路蜿蜒向上……不远处,群峰叠翠,满山茶树,云雾缭绕。“大庵宋种”就藏在山上,在凤凰山海拔950多米的地方。

  在“大庵宋种”管理人黄宝国的带领下,来到古茶园。虽已入冬,古茶树却满眼翠色。走近看,可以发现枝叶中还有细细的新芽;每棵树上都挂着牌子——“蜜兰香”“黄枝香”……它们品种多样,且树龄都过百年。

  “这里年纪最大的,当属‘大庵宋种’母树,”黄宝国指着一棵枝繁叶茂、苍翠挺拔的“冻龄”古树说,“长了600多年,它的树幅已经是7.5*7米了……”

  虽然树叶嫩绿欲滴,但树冠之下的树皮已斑驳累累,见证了岁月的磨砺;而枝干上青苔伴生,这是高山云雾为它带来的“礼物”。有趣的是,茶叶呈小锯齿状,但摸上去并不刺手。

  “‘根有多深,树有多高’,是我们本地茶农流传的一句谚语。‘大庵宋种’已高达7米多,想必它地底下的根系一定很长”。黄宝国介绍,“大庵宋种”母树是凤凰山冠幅最大、单株采摘产量最高的古茶树,“去年的产量高达13斤!”

  “山韵出云石,丛韵生古树。”“大庵宋种”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时光的见证者,六百多年来,它就在这儿,静静地聆听着那些关于滋味与乡愁的故事。

  人间世

  宋帝吃茶 赐名宋茶

  相传南宋末年,皇帝赵昺南逃到潮州,经过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识得茶能解渴,便从山上采得新鲜茶叶,让他嚼食,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佳,于是赐名——“宋茶”,传之后人,广为栽种。

  后又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这是潮汕地区老一辈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

  “大庵宋种”,相传是乌岽中心寅村“老宋茶”的“有性株系”后代,因此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宋种仔”,属于十大香型中经典的黄栀(枝)香型。

  “想要购买‘大庵宋种’母树的茶叶,一般要提前两三年预订。”黄宝国神秘一笑,“是否销售,也不看谁的出价高,得看缘分。”

图片

  吉祥神树 致富一方

  作为家喻户晓的“宋种”,它已然成为当地的“吉祥物”。凤凰单丛茶文化宣传大使张曼玉自豪地说,“越来越多人,从‘大庵宋种’开始,认可凤凰山的茶叶。”

  “我们村里每个人都以它的存在而骄傲,从不去做任何伤害它的事情。它就像‘神树’一样,带动了整个村的茶叶种植、制作与销售,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还有很多像张曼玉这样的年轻人,也看到了茶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前景,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从事凤凰茶相关的销售与文化传播工作。张曼玉与她的同事们将直播间开到了茶园,向世界各地展示凤凰单丛的采摘与制作过程。现在,国内外很多游客都来这里“打卡”,参观茶园,体验潮汕工夫茶文化。

  长物志

  高山之上 黄枝香盈

  “大庵宋种”的干茶,条索紧结,色泽油润灰褐有光泽;香气纯正,老丛韵味突出。茶汤汤色橙黄明亮,入口顺滑细腻,香气浓烈持久,黄栀花香浓郁;叶底则鲜活、匀整,绿腹红镶边,茶叶完整有弹性。

  为什么“大庵宋种”有黄栀花香味和“油气味”的特韵?据了解,那是因为凤凰山的土壤中富含火山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大庵村所处山脉蕴藏油页岩的缘故。

   传习录

  祖孙三代 古法养茶

  漫步茶园之中,可以发现,每一株古树茶都挂着写有负责人名字的牌子。

  原来凤凰镇的古茶树管护、采摘,采用的是“分产到户、定责到人”的传统。黄宝国从自己的父辈手里接过了照料“大庵宋种”的重担,成为了他们家第三代“大庵宋种”守护人。

图片

  在祖孙三代的精心守护下,“大庵宋种”树势高大、高产、稳产,人们又称其为“大丛茶”。

  为了更好照料“大庵宋种”,黄宝国几乎没有离开过当地。每天,他都要进茶园看看这株“大宝贝”。松土、除虫,他与妻子亲力亲为,从未委手他人。每年摘下来的茶叶,他也都亲手制作,从曝青、晾青、浪青、杀青,到揉捻、烘焙,坚持每一个步骤都自己把控,他说“这是从爷爷与父亲那里传下来的习惯”。

  古人种茶,从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现在的大庵村村民们依然沿用这套原则。“道法自然”,使得凤凰山区域形成了山间广布的茶树林和近2万株大茶树的资源宝库,这是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库和保持良种优势的物质基础。

图片

  寻良策

  传统智慧 提高意识

  用石头砌石坎护基,是黄宝国和其他茶农们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办法。

  每年5月是天牛的产卵季,需及时清除虫卵,预防后期天牛幼虫对茶树的侵害。6月和9月需给茶树松土,让根系得以顺畅呼吸。此外,村民们还完善了灌溉系统,新增水源、建设蓄水池等,预防干旱缺水带来的养护问题。

  广东省林业局多次派出调研组到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指导,并将该保护区列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凤凰山的自然资源,提高古茶树保护的意识和文化认同,为古茶树保护和当地自然生态的维护开拓了新的路径。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