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绿美生态建设专题调研侧记

  今年以来,韶关市人大常委会把绿美韶关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融入全年代表工作,不断发动各级人大代表踊跃捐款,广植代表林,考察调研,为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履职尽责。

  6月下旬开始,韶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乡村绿美生态建设工作,组织代表走进村镇开展三级人大联动专题调研。活动中,代表们步履不停,深入乐昌、乳源、始兴、仁化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古树名木保护、圩镇绿美、村庄绿美、林下经济等情况,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赋能绿美韶关生态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绿美韶关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寻亮点 找路径

  古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黄皮压枝低,灵芝林间生。一路走来,粤北山村绿意葱茏,美不胜收。代表们深切感受到我市深入推进乡村绿美生态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效,深入挖掘先行先试村镇成功经验,寻找可借鉴可复制路径。

  在古木参天的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樟树王公园,游道、观景平台、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周边环境明显提升。乳源游溪镇上的瑶客共生广场,围绕“樟榕合抱”特色景观,依托瑶族与客家文化长期融合共生的独特资源,以文旅融合为路径,配套前后广场、风度书房、餐厅、民宿、清吧、停车场等功能设施,打造出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两地群众知晓率高,已成为游客打卡点,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利用积累了经验。  仁化董塘镇江头村素有种植黄皮树的传统。村民肖益韶告诉调研组,去年以来,该村结合风土民俗大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鼓励群众打造“四小园”,在“四旁五边”开展“见缝插绿”,能种菜的种菜,能种果的种果。如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上黄皮,江头村变成了“黄皮村”。现在正是黄皮丰收季,看着满村的硕果,代表们纷纷为江头村“点赞”,“乡村绿化就是要喜闻乐见,群众才会更积极地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调研组还来到乐昌龙山林场下五亩工区,调研广东省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及林下经济金毛狗、灵芝等种植情况。龙山林场是我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种苗生产供应保障苗圃,除完成全市2024年林分优化苗木培育任务33.58万株外,还引入合作营建珍稀濒危道地南药金毛狗孢子繁育基地、野生环境灵芝栽培示范基地等,探索林下种植模式。灵芝基地占地面积300亩,负责人黄威科表示,基地将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预计3年内可推广种植菌包50万包以上,每包每年产值约为144元,年产值可达7200万元,实现“林下遍地小灵芝,撑起村民致富伞”。

  绿了村庄,美了家园,富了村民,这就是乡村绿美生态建设的意义。据了解,去年以来,韶关市坚持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大力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突出抓好圩镇、村庄绿化美化,推动镇村面貌持续改善,实现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截至今年5月,全市1205个村庄植树130万余株,60个首批典型村植树14.55万余株,平均每村植树2300余株,提前完成平均每村不少于1000株的年度植树任务。

  建真言 解难题

  乡村绿美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工作,不是随便植几棵树、种几棵菜就完事。

  调研中,代表们发现,目前,镇村绿化提升工作虽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各镇村缺乏专业管养人员及相关管养经费,绿化养护经验不足,存在绿植死亡或长势不佳、杂草丛生的情况;有的乡村绿化呈现效果不佳。色彩、品相上缺乏变化,整体景观单调,部分道路两侧树木种植间距过小或使用乔木胸径过小,缺少美感;有的镇村硬底化程度高,道路两边管线多,开挖较为困难,增绿空间受限。

  代表们认为,乡村绿化首先要合理规划、统筹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实惠、易于养护的植物品种,这样能降低不少成本。其次,要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巩固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成果。眼下要特别注意植物安全度夏问题。还要进一步营造爱绿护绿良好氛围,提高群众对乡村绿美生态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乡村绿美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制度,充分利用“积分制”管理制度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绿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事遥感测绘的市人大代表吴育帆表示,还要先解决一部分群众的“后顾之忧”。他在工作中了解到,在乡村中有一些倒塌的房屋,现在杂草丛生,群众不敢种植绿植,其背后的原因是害怕变成违规卫星图斑。他认为,如果能出台一些政策,把建设用地固定好,让群众可以安心改种果树、蔬菜,等到后期想重建房子的时候,又能合理合规地重新申报。

  代表们对于乡村绿美的建议、意见最终将形成调研报告,交市政府研究办理,为绿美韶关生态建设贡献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