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纪行(之一)

  初秋,云淡,浪涌,绿意盎然。
  海面上吹来的风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感官:淡淡的咸味儿透出一点沧桑,是了,就是这种味道,夹杂着一种英武之气,一种古朴之风。用不着再遐想,我们已经踏入了古老而又神奇的潮汕平原。
  潮汕,是个文化地域概念,背五岭而面南海,隔海峡与台湾相对。北回归线将其与台湾、广东肇庆、云南西双版纳等自然风景区连成一线,成为著名的地球绿腰带。听说要去潮汕,我就在想,山区是走了不少,传统的林业也看了不少,但是在这一片古老的平原上,林业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固守或是开放?也许这样的想法过于简单,但直觉告诉我,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容乃大”的海洋文化特质必定会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林业。我非常想探寻它们之间的关联,尽管这是我稚嫩的笔力所不及。一连七天的采访,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我既看到了固守,也看到了开放,他们一方面固守着传统的特色,一方面又不忘吸纳新鲜的血液,使得整个林业建设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仅相隔30多公里,潮州和汕头就给人迥异的印象。一个是文化古城,一个是经济特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两地各自呈现不同的特色:潮州,各种生产建设多源于传统,基础深厚,一如凤凰茶般源远流长;汕头则以经济特区的形象异军突起,侧重推陈出新。毫无疑问的,二者巧妙结合的地方当然大放异彩,例如红山森林公园以自身的资源优势,“文化”开路,“生态”先行,在招商引资方面作出成功典范;再如凤凰以茶为荣,借茶发展;南澳立足本地,大搞生态旅游建设……等等这些都成为我们此次潮汕之行关注的焦点。于是我明白一句话,潮人最善于利用资源,说得没错。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