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广东省林长制考核第一名,广州绿美建设有何“招式”?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追绿的步伐,广州从未停歇。近日,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23年度林长制工作考核结果,广州市在去年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考核中取得成绩优秀、排名全省第一。这也是广州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林长制考核第一名。

  去年以来,广州按时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23.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建成森林步道203公里、绿道40公里、水鸟生态廊道4255亩,完成海岸线生态修复约1.1公里,提升珠江沿岸绿化品质11.7公里……

  全市爱绿、护绿、增绿、活绿、用绿,林长制各项工作真正落地,让每一片森林有了责任人,让每一位地方主官有了“责任山”,构建了无形的“绿色指挥棒”。

  “管”好青山绿水

  奏好林长之“志”前奏曲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绿色生态是广州的财富、优势、品牌。作为林业人,要守护好“广州绿”,肩上的担沉甸甸,脚下的路道阻且长。

  一直以来,广州各级林长牢固树立林长之“志”,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科学谋划林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目前,广州全市共设立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林长8375名,实现城乡一体、系统治理和全域覆盖。以上率下,责任再压实。去年以来,广州市主要领导认真履行市第一总林长、总林长职责,多次研究部署林长制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签发林长令4道,并带头巡林护绿,形成了“头雁效应”。

  据统计,一年来,市、区两级累计召开林长会议、专题会议33场、作出指示批示129次,林长巡林597次,为推进落实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绿色指挥棒”下,森林资源得到了更精细的管护。各区结合自身实际,推深做实“产业林长”“民间林长”等“林长+”模式,增城、花都区做实153名产业林长,示范辐射带动大部分林业生产经营者,越秀区、荔湾区拓展“西关民间林长”224名、“小林长”178名,南沙区创新设立10名“红树林长”,推动林长组织体系向纵深延伸。

  以南沙为例,其拥有广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林,面积达198.18公顷,共发现红树植物13科15种,占广东省红树植物种类的62.5%。去年10月,在南沙湿地举行“林长+红树林长”协作机制启动仪式,这是广州市首次设立红树林长。

  针对红树林沿河岸生长以及在南沙湿地连片分布的特点,开通水上巡林路线,在人工巡护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巡查监测,及时发现水漂垃圾、有害生物侵害、违法占用、滥伐、破坏红树林等行为,零距离守护红树林生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广州市智慧林长管理平台”正式启用,全市一个智慧平台、一个巡护APP,构建起全流程、闭环式问题处置管理机制,助力实现科技巡林、智慧护林。

  “造”好青山绿水

  奏好林长之“质”主题曲

  走进从化鳌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广袤的森林。

  鳌头林业站辖区是从化区第三大林区,辖区林地总面积18142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107公顷。推行林长制以来,工作站积极推进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据鳌头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工作站都深入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并进行林业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我们的宗旨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为便于林农办事,还专门设置了标准化服务大厅,推进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林农办事,提升了办事效率”。

  正是基于此,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2022年“一站一员一窗口”典型名单中,从化鳌头林业工作站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家乡的林业站”典型单位。

  同样取得成效的,还有广州市白云山护林工作站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草局评为“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从化区、增城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被全国绿委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这些都标志着广州推行林长制逐步进入全面见效新阶段。

  提质增绿,实现生态之美。去年以来,广州新增城市绿地0.7万亩、乡村“四旁”绿化1万亩、立体绿化6.14万平方米。建成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6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和绿美红色乡村3个。

  一座园、一座城。全市建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生态公园等各类公园1426个,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形态已绽放于广州的各个角落。

  当前“一园一中心”建设已取得新突破。《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已上报,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批成立“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华南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加强植物迁地保育,合计引种3300余种。

  如今,广州正积极支持参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建立市、区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土地、水电、路网等要素保障,完成实验室、部分笼舍建设;在广州动物园设立分中心,编制穿山甲馆建设方案,开展野外资源监测等工作。

  全面提升林长之“质”,在统筹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的建设中,促进林业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

  “用”好青山绿水

  奏好林长之“治”发展曲

  守林护绿也要用林活绿。在广州,依托优质的山、水、空气等生产要素,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当下,广州以增加群众享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果为目标,活化利用森林资源、自然景观、文化禀赋,“一区一策一特色”建设绿美广州示范点13个,重点打造北、中、南3个市级森林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区和10个区级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示范点,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带动”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其中,增城区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打造“1+8”任务于一体的荔韵公园示范点,花都区着力优化森林质量打造“绿惠九龙·理想森活”九龙湖示范点,从化区集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森林旅游于一体打造“绿美山水·颐养天人”天人山水示范点,越秀区依托百年古树资源打造东山湖“广府东湖”示范点,在林分优化提升、义务植树、文化宣传、“两山”转化等方面作出示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现代化样板。

  与此同时,做好“林长+示范基地”和“林长+旅游文化”文章,广州市政府出台《广州市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拓宽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各级林长充分发挥各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等“森林+”新业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广州正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质量,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老百姓靠山吃山,我们通过培育林下经济,做好‘林长+特色产业’文章,大力推广油茶、林药、林菌、经济林果等林业特色产业,向林地要产出、向空间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市林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新造油茶林3707亩、澳洲坚果1050亩,新种高山灵芝200亩、五指毛桃和桃金娘等500亩,培育红锥、杉木、木荷、格木等大径级森林2.62万亩,打造森林“绿色银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用心植绿、精心护绿,全面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底线,让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广州市民正越来越多地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了解改变并呵护家乡山水的人和故事。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