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木棉王:曾闻泣血声 风霜依旧红 -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树说南粤⑬ | 广州木棉王:曾闻泣血声 风霜依旧红

  千年广州,岁月悠悠,建城2200余年来,人世变换,生机不减。位于广州中山纪念堂一隅的一株木棉,已逾350岁,陪广州城度过了超十分之一的光阴,被唤为“木棉王”。

  3月,是木棉花开的季节,这株“中国最美木棉”迎风怒放,8万朵花挂满枝头,红如焰火,灿若烟霞。老广称:“英雄花开英雄城。”

图片

  探幽记

  伟岸挺拔 疏朗英雄

  广州中山纪念堂向来受游客拥趸,来访者络绎不绝。3月,羊城正处于人见人嫌的“回南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润的味道,位于景区东北角的“木棉王”,便在此刻盛开。

  纪念堂内一共有29株木棉树,“木棉王”年纪最长,有350多岁,推测是在1669年前后清朝康熙年间诞生。相比于其它“小”木棉,“王”的身躯更加宽阔挺拔,从南到北走要走30多步才能越过荫下。观其身形,能发现有3墩柱子支撑着粗壮的枝干;每个枝干上还生长了绿色的附生植物“石韦”,使得木棉王看起来毛茸茸的。

  当然,最夺目的仍是天空那方嫣红。一树木棉正在盛开,八万朵硕大的鲜红在头顶织出一片灿烂云霞。不同于轻飘飘的草本、木本花儿,木棉的花瓣是沉甸甸有分量的,花形由此被勾勒得清晰坚毅,不见弱柳扶风之态,反而是一派英雄疏朗气概。

图片

  人间世

  羊城木棉 八景唯剩

  作为本土植物,岭南人最能领略木棉之美。广州种植木棉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宋代,在清代时最盛,人们在八个地方集中栽种了木棉树,有“羊城古木棉八景”之说。“木棉王”便位于八景之一——越王故台(越王台)即越秀山范围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诗人王士祯奉命来广州祭祀南海神,几次游越王台,看到“有呼鸾道故迹。女墙间皆木棉,花时红照天外,亦奇观也”。民国初年,越秀山仍是广州著名的观赏木棉景点。可惜因为驻军和多场战事在此发生,木棉树被毁不少。到今天,其他七景的木棉已匿迹,唯有越王故台的“木棉王”幸存于世。

  翻开史料,能看到1857年英国人拍下的越秀山,那时,“木棉王”还是一个“小娃娃”,稚嫩青涩,谁能想到,历经日后烽烟的“木棉王”,之于广州人,如今早已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她是每年春天不变的芳华,亦是长寿可亲的长者。

  广州人日夜悉心呵护照料着“木棉王”。远离风霜后,她老人家身心愉悦、日益茁长,开启了一段作为树的“纵情恣意”时光。

  2004年春天,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园林工程师黄霖霞发现,位于“木棉王”南侧的一小段园路下面的主根“破土”而出,撑破了围着“木棉王”的花基。管理人员为了保护根系,同时又不影响人们通行,把压在上面的混凝土地面凿开,用石粉把主根保护起来,还在上面加了钢筋架,然后重新铺了混凝土,让人们的活动不会直接压在主根上,根系也有更轻松的生长空间。

  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十几年。2017年,这条主根再一次冲破地面。为了它的健康,管理人员再一次选择改造路面,这一次不仅清除掉根系周边石粉,扩充“木棉王”的树池,增加铺设营养基质土,保证其享受到充足的营养,随后还在土壤上方铺了微拱的条形花岗岩,供人们行走。

图片

  不受约束的主根继续欢快地生长着,随着“木棉王”复壮措施的日益完善,不过四年的时间,它再次把上方的花岗岩顶得歪斜变形。尽管这条园路是连接东西两侧的主要人行通道,管理人员依然本着“古树优先”的原则,再一次选择对路面进行改造。他们定制了拱度更高的石拱桥,这对于行走的人们来说,虽牺牲了些许舒适度,但却给了这条根系更广阔的呼吸空间。

  长物志

  入汤入药 唇齿甘甜

  “咚!”随着一记重重的响声,又一朵木棉花落在地上。春天,是老广争相捡拾木棉花的时刻,“木棉王”的竞争尤为激烈。麦阿婆年年来纪念堂蹲守,经验尤为老到。此刻,她迈着矫健的步伐,迅速将木棉王的花朵收入囊中,准备来个木棉花陈皮鲫鱼汤。

  木棉处处是宝:木棉花清香甘甜,可供蔬食,入药清热除湿,能治菌痢、肠炎、胃痛;根皮祛湿、理跌打;树皮为滋补药,亦用于治痢疾和月经过多。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种子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木材轻软,可用作蒸笼、箱板、火柴梗、造纸等用。花大而美,树姿巍峨,可植为园庭观赏树,行道树。

图片

  传习录

  机缘巧合 何其之幸

  “木棉王”于1985 年被鉴定为古树,它高约27米、胸围约 6 米、平均冠幅约33 米。在 2018 年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组织开展的“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中,“木棉王”荣获了“中国最美木棉”称号,是全国木棉品种的代表。2022年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图片展》中,木棉王作为古树文化价值的代表,和黄山迎客松一并展出。

  “‘木棉王’能生存到现在真的很难得呀!”黄霖霞感慨到,“它活下来的很大因素是自然选择加机缘巧合。清朝的时候,‘木棉王’处于景观集中区,不会受到什么破坏。战乱年代,它是比较幸运的一棵,没被炸损。后来有了明确的保护机构,更是迎来繁荣发展期。”

  寻良策

  古建古树 相依相伴

  随着“木棉王”逐年长大,其东侧一根枝条几乎横跨东附楼的屋面。如何协调古树与古建筑的关系,既为枝条争取良好的生长空间,又做好文物建筑的保护,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2019年,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保专家的指导下,管理人员打开地面,铺设透气砖,引导根系往古建筑的反方向生长。同时,修建了三条巨大的支撑柱,既托住了枝条的大部分重量,又为枝条的正常生长提供了空间。

  2022年,纪念堂管理中心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共同编写了《中山纪念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2-2031),“木棉王”和古建筑的共同保育被纳入10年计划。“我们正实施规划的内容,比如开展白蚁防治,改造树池、土壤等。未来还会根据规划的指引以及新科技的发展,为‘木棉王’实施更多先进的、人性化的、尊重自然的保护措施。”3月11日,一年一度的木棉文化节在中山纪念堂启动,“木棉王”又向世人讲起了曾经的故事。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