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些地市有创新

  近日,全省多地市持续发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一起来看看。

  广州市不误林时,提前完成省下达造林任务

  截至5月,广州市完成林分优化14.65万亩,完成率101%;完成森林抚育3.62万亩,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是全面深入调研谋划,科学布局精准施策。提前谋划并落实造林项目与地块。组织开展“绿美广州全民参与造林绿化林长先行”活动,吹响全市春季造林号角。二是探索林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应用山地造林无人机技术,通过“无人机+勘察”“无人机+运输”“无人机+验收”,优化造林全流程。三是全面落实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技术支持、苗木供应和精细管理等全流程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管。

  韶关市立足四个“早”,超额完成2024年林分优化任务

  韶关市坚持“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育好苗”,已高质量超额完成林分优化逾18万亩,完成率超100%。一是筹备工作“早部署”。提前下达年度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提前启动招投标。二是因地制宜“早规划”。按照集中连片、重点优先原则,绘制年度高质量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大图斑23个,科学落实2024年林分优化用地17.55万亩。三是监督指导“早介入”。针对造林作业设计实行三道审核机制;指导各地采取“珍贵树种+”混交造林模式,鼓励实行造林“一包三年”模式,与施工单位签订年度管护协议;成立绿美韶关生态建设重点任务督导小组,定期调度造林绿化进度,“四不两直”直达一线核查造林成效。四是资金落实“早筹备”。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

  潮州市实施“三三制”工作模式

  通过三级团队督导、三方责任共管、三类资金保障健全乡村绿化长效管护机制。一是三级团队督导,以“工作闭环”推动问题整改。组建林业专业技术队伍,构建市县镇三级专技指导体系,调配三级专技力量“包镇联村、下沉一线”开展巡检,及时指导乡村绿化种管工作。同时建立“督查—指导—整改—销号”工作闭环,确保问题及时整改。二是三方责任共管,以“条块结合”凝聚管养力量。坚持领导亲抓、部门牵头、村居兜底,构建“资源聚合、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三是三类资金保障,以“分类指导”提升绿化成效。加强对社会筹措资金、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指导,督促使用单位按要求开展绿化管护。

  清远市建立古树名木保护新机制

  一是救治复壮和专项保险相结合。聘请省林科院教授为古树名木“医生”,为全市4013株古树名木“把脉问诊”,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救治方案。与平安公司合作开发“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实现保险全覆盖。二是政府管理和社会认养相结合。落实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制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古树名木认养管理机制,创新运用“互联网+”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古树名木爱心认养渠道。三是乡愁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生态经济、人文资源价值,以古树公园、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清远市建9个古树公园、22个绿美古树乡村。

  汕尾市打造全省首家绿美生态建设科普中心

  通过科普中心“小窗口”,让群众身临其境感知、触摸、体验绿美汕尾生态建设成果。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市委书记谋划部署,市长亲抓,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绿美办牵头市发改、教育、科技、林业等10多个职能部门,组建高规格设计团队,以科普功能为定位精心打造。二是集成式精品展陈。科普中心设有序厅、绿电示范厅、科普教学厅、绿美生态厅、科普长廊、认捐认种打卡厅,集成式展陈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的实施路径与工作成果,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三是沉浸式互动体验。科普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兼具教育、研学、科普、体验、传播等功能,通过模型展览、视频科普、体验互动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式、沉浸式、社交式体验,成为群众科学文化生活的新地标和打卡地。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