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五”计划

一、林业“十五”计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广东省“十五”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现代林业为目标,以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实施分区突破战略,实行分类指导办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推进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林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2.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实行投资多元化,多渠道吸纳国内外资金发展林业。
  3.坚持优化环境的原则,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进一步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坚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发展林产工业,把林业办成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5.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业整体科技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
  6.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完善林业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三)发展目标。
  林业“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增资源,增效益,优化环境,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林木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总目标,全力构建三大体系、着力抓好八大生态工程、大力发展四大商品林基地、逐步形成五大林业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具体就是:构建稳定的生态公益林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以及有效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基本建成605.1万公顷生态公益林体系,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264.97万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340.13万公顷,一类生态公益林达到35%,二类生态公益林达到40%;建设“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红树林、城市林业和治理水土流失八大生态工程;建成66.67万公顷速生丰产林,66.67万公顷竹林,100万公顷工业原料林,100万公顷果、茶、药等经济林四大商品林基地;逐步形成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松香深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林果加工业等五大林业支柱产业;全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家;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5%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3.6亿立方米,年采伐限额控制在1100万立方米以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实现全行业林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的目标,将广东林业推向强化管理、依靠科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新阶段。同时,用3年时间消灭43.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等。完成66.67万公顷地等级林分的改造及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任务。
  “十五”计划主要指标:
  1.森林资源消长目标:
  有林地面积 926.67万公顷
  林种比例 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56%以上
  林地转为非林地控制指标 每年0.53万公顷以下
  森林覆盖率 55%以上
  期末活立木总蓄积量 3.6亿立方米
  森林采伐量 年均1100万立方米以内
  毛竹采伐量 年均4000万根以内
  2.主要产品产量:
  木材 年均400万立方米
  竹材 年均8500万根
  人造板 年均110万立方米
  松香 年均11万吨
  3、林业总产值:
  2005年全行业林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4.林业科技、教育发展目标:
  科技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部分达国内领先;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0%以上;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0项以上,成果转化率50%以上。
  加强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林业系统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到2005年林业系统专门人才拥有量达到职工总数的35%。
  (四)总体布局。
  根据各地林业特点,将全省区划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西两翼地区、北部及周边山区等三大区域,实施分区突破战略,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口,总体推进全省林业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城市林业和花卉业为突破口,巩固提高人造板业和家具业,建立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东西两翼地区在重点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名、优、特、稀经济林基地,发展木片加工、木浆造纸、林产化工业和果、茶、药等加工业。
  北部及周边山区的重点是东江、西江、北江、韩江中上游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好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竹子基地,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因地制宜发展人造板、家具和松香及其它林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二、林业“十五”计划建设重点


  (一)生态公益林体系工程建设。
  1.“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工程。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是省内四大水系,流域范围包括17个市84个县(市、区、局、场),总面积1311.6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6%。“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对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280.90万公顷,占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的82.6%,其中水源涵养林122.67万公顷,水土保持林97.67万公顷,其余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和风景观赏林、科研林等。其中,“十五”期间重点工程任务量为人工造林1.79万公顷,补植套种39.51万公顷,封山育林41.33万公顷。
  2.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到“十五”期末,全省建成自然保护区140个,自然保护小区45000个,管护面积8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5%。不断加强和完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拯救中心和野生植物培植中心建设;建设珍稀野生动、植物标本馆。
  3.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沿海45个县(市、区)及5个国有林场,营造防护林3.3万公顷,封山育林6.5万公顷,使大陆沿海基干林带全部合拢。
  4.农田林网化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为38个平原、半平原县(区)。高标准营造农田防护林 2.38万公顷,使路、沟、渠和适宜造林的农田林网地段基本绿化。
  5.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全省公路、铁路、江河三类“通道”尚需绿化里程(含期内改扩建及新增路段需绿化里程)24256公里,“十五”期间基本实现绿化,形成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是:(1)“深汕”高速公路沿线5市10县(区)全线2002年全面完成造林、更新、补植0.44万公顷,幼林抚育0.29万公顷。(2)“京九”铁路沿线完成造林、补植1.53万公顷(其中造林 0.53万公顷,补植1万公顷)。(3)各市主要公路、铁路、江河、城镇进出口地段,包括“三茂”、“广梅汕”、“梅坎”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段等,作为本地区的绿色通道示范路段,集中精力高标准建设。
  6.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14个市38个县(区)。恢复和重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省适生地区逐步建成分布均匀、结构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的红树林体系。“十五”期间建设任务为保护好现有的1.47万公顷红树林,新造红树林2万公顷。
  7.城市林业建设工程。建设以森林群落为主体、与城乡建设布局相适应的城市林业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抓紧制定和实施城市林业建设方案。到“十五”期末,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
  8. 水土流失区生物治理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建设任务为治理自然侵蚀面积11520平方公里。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并和工程治理措施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9. 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建设。继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将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国有林场逐步转制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到“十五”期末,我省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到14个,省森林公园发展到31个,市、县森林公园一批,面积达到15.5万公顷。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1.规划在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江门、广州、揭阳、汕尾、潮州、梅州、惠州、清远、河源等市和国有林场续建短轮伐期商品用材林基地,到2005年发展到66.67万公顷。
  2.规划在肇庆、茂名、云浮、韶关、河源、梅州、江门、湛江、阳江、清远、广州、惠州等市和国有林场通过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续建工业原料林基地,到2005年发展到100万公顷。
  3.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是发展肉桂、龙眼、荔枝、青梅、青榄、优质茶叶等具有广东特色的名、特、优、稀的果、茶、药经济林,到2005年全省果树等经济林基地发展到100万公顷。
  4、竹子基地建设重点是改造低产林,大力发展丛生竹、毛竹,增加竹子资源,开发竹加工新产品。“十五”期间在韶关、肇庆、梅州、清远、河源等市和国有林场改造低产竹林6.67万公顷;新造竹林34.67万公顷。到2005年全省竹林发展到66.67万公顷。
  5、建设好省级竹类、桉树、相思、互叶白千层、白果、板栗、高脂松、南洋楹、优质水果、花卉等十大示范基地,加强管理,落实措施和资金。各地根据省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兴办2-3个林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幅射作用,全面推进我省商品林的发展。
  6、规划建设4个林业花卉示范基地、11个重点林业花卉生产基地,引进和繁育优质花卉品种,扩大全省林业花卉生产面积。
  7、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林产工业全行业的指导。坚持“引导、整顿、提高”的原则,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技术标准整顿,技术改造提高,扶持、培育、组建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100家林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松香深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林果加工业等五大林业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相对集中,适度规模,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林业产业体系。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造林,发展人造板、木浆造纸、松香、家具、竹木工艺品、木片、果、茶等加工出口及林产品深加工。
  (三)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科技的重点:一是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及推广体系建设,建设好省林科院及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市林业科技推广试验中心。二是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龙眼洞林场和省林科院建立广东省林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建立广东江门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进行林木良种制种高新技术示范、林木优良家系繁殖高新技术示范、造林新技术示范、林木优良品种示范、高效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示范、名优稀特经济林品种引种示范等,在我国南方片起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继续抓好增城、高要两个科技兴林示范市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林业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三是加强林业应用技术的研究。重点是林木良种选育和组培快繁、商品林速生丰产栽培、主要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林产品高效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加快制定“广东省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意见及林木良种选育方案”。四是开展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及决策系统;加强信息技术,特别是3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五是开展生态公益林、“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湛江治旱工程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和森林资源监测研究。
  2.森林公安建设的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省森林公安指挥中心系统、省警官培训基地、公安通讯专线和信息网络。通过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公安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并运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全面提高森林公安的预防、侦察、侦破、管理和打击能力,有效地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林区的稳定。
  3.森林防火建设的重点:到2005年全省完成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8246公里、面积6.48万公顷的任务;建立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网、森林防火无线通讯网、林火卫星监测和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在英德等119个有森林防火任务的县(市、区)各组建一支100人左右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立省级森林防火物资贮备仓库;开展直升飞机吊桶灭火试验;完善提高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的功能,加快森林防火指挥现代化建设步伐。
  4.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完成全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开展林地普查,完成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权证的换发工作;建立全省林业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和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实施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加快全省木材检查站建设步伐,到2005年,国道、省道的木材检查站建成高标准的木材检查站。
  5.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加强森林病虫害检疫、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抓好市、县级森防站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森林病虫害情报档案和数据库,掌握全省病虫害动态,预测短、中、长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定期发布预报,准确及时地发布警报,提供防治决策依据;对林木影响较突出的松材线虫病、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等继续组织实施工程治理。
  6.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的重点:续建新会、台山红岭、湛江、遂溪、信宜、英德桥头、乐昌龙山等7个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龙眼洞林场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建设汕头、梅州、茂名、河源、韶关、南海、西江林业局、樟木头林场等中心苗圃;建设14个木荷、红椎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采种基地;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和优良无性系造林,力争全省工程造林实现良种化。
  7.林业教育的重点:加强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设施建设,促进全省林业教育网络的巩固和发展;加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8.加强以机构、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争取两站达到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要求。
  9.加快林区公路建设,到2005年完成1000公里常养线林区公路的硬底化改造工程。
  (四)林业政策法规建设。
重点是修改出台《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加快出台《广东省义务植树条例》、《广东省经济林管理办法》、《广东省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广东省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办法》、《广东省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广东省木材加工资源消耗监管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林业法规、规章或相应的政策。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