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11-00586 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通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1-09-09
名称: 关于2010年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
文号: 粤府〔2011〕110号 发布日期: 2011-09-1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2010年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

发布日期:2011-09-16  浏览次数:-

粤府〔2011〕110号

━━━━━━━━━━━━━━━━━━━━━━━━━━━


关于2010年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

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加快推动我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按照《印发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粤府函〔2010〕160号,以下简称《考评办法》)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有关单位,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10年度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现将考核评价情况进行通报,并对获得优秀等次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

  一、考核评价结果

  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10年度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全部达标,具体情况如下:

  (一)优秀等次地级以上市:

  梅州市(99分)、中山市(99分)、韶关市(98分)、佛山市(98分)、惠州市(97.5分)、广州市(96.5分)。

  (二)达标等次地级以上市:

  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河源市、汕尾市、东莞市、江门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注:达标等次地级以上市排名不分先后)。

  根据《考评办法》有关规定,特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梅州、中山、韶关、佛山、惠州、广州等6个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予以全省通报表彰。

  二、考核评价结果分析

  (一)工作成效。

  2010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84.7万人,转移就业147.1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5.9%和117.6%;全省为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提供劳动力达51.7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35.3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双升双降”特征更加凸显:本省农民工数量由2009年底的900万人上升到2010年底的958万人,外省农民工数量相应地由1738万人下降到1703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从2009年底的1240万人上升到2010年底的1408万人,全省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从2009年底的57.7%下降到2010年底的42.3%。主要成效有:

  一是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各地均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韶关市率先出台提升“双转移”工作质量的实施意见。佛山市累计制定出台40多份政策性文件,内容涉及目标任务、职责分工、监督考核、基地建设、财政补贴等。惠州市成立了各级转移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四级工作网络”。汕尾市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层层抓好工作落实。

  二是工作举措不断创新。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将一些好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大胆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之路。如广州市实施“培训券”制度,对广州户籍人员提供每人最多6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推动培训普惠化。梅州市把技能培训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机结合,对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55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劳动力分类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云浮市出台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化技能化规模化转移就业工作的决定,有针对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肇庆市完善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配套政策,对农民工子女实行“保入学”、“保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建设规划。

  三是合作发展更加深化。各地积极开展“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月劳务对接系列活动,通过组织珠三角企业对东西北地区送岗上门、东西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提供优质劳动力送人上岗的“两送”活动,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两难”问题。珠海市在揭阳、湛江、肇庆、潮州市和韶关市乳源县等地建立了15个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基地,中山市与茂名市共建首家省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基地,有效实现劳务对接。各地充分发挥园区吸纳就业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如茂名市通过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吸纳87万多本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此外,全省各地共组织近百家优秀技工院校与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建立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机制,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能人才。

  四是工作基础不断加强。各地狠抓服务体系、人员培训、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如韶关市成立人力资源办公室,投入千万元打造“一网四库”(即人力资源网内设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培训资源信息库、劳动力转移信息库)信息平台。惠州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做到“镇镇有库、村村有账、人人有表”。梅州市建设粤东地区首家省级高技能实训基地,年培训能力超过2万人次。中山市成功开发保洁员、电冰箱(柜)装配工等7个新职业标准,河源市与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开发板栗栽培、灵芝栽培、猕猴桃栽培、鹰嘴水蜜桃种植等4个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大力发展特色培训项目,满足农村劳动力培训需要。

  五是整改提高效果突出。对2009年度考评发现的问题,各地均积极开展整改。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全省已收集1800万条农村劳动力数据信息并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大部分市均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和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农村劳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更加规范。各地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培训质量。如汕尾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决定,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列入“砍尾”行动纲要,明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每个班子成员挂钩一个县(市、区)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清远市对各县(市、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责令相关定点培训机构退回违规申领的资金370多万元,并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和单位。各地还依照农村劳动力培训分类补助办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工种、不同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着力解决培训机构不愿组织成本较高的培训项目等问题,促进培训项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好结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随着人口红利逐步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诉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部分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认识。各地必须把劳动力技能提升作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更加重视培训的质量和层次,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融入城镇。二是工作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组织实施经费不足,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培训师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不足。本次考评中超过60%的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扣分。此外,现行政策的普惠性和导向性仍有待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考评办法也需及时调整,进一步优化考评的重点、指标设置、分值权重、考评方法等,以达到“以评促优”的目的。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各地要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着重从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文环境等内容开展综合调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研究建立适应建设幸福广东需要的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出台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促进农民工进城入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要加强基础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社会保障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建立优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数据。要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落实工作经费,改进和完善现有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培训学员、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方面参与和组织培训的积极性。

  希望受到通报表彰的优秀市再接再厉,继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业绩,为全省深入实施“双转移”战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他达标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九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