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3-00094 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03-02-20
名称: 印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广东省行动指导要点的通知
文号: 粤府办〔2003〕12号 发布日期: 2003-02-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印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广东省行动指导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3-02-20  浏览次数:-


粤府办〔2003〕12号

━━━━━━━━━━━━━━━━━━━━━━━━━━━

印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
广东省行动指导要点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广东省行动指导要点》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迳向省府发展研

究中心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二月二十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 广东省行动指导要点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下简称WTO)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判断国际国内 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5年 左右的时间,是我国加入WTO过渡期,也是我省实现党的十六大和省九次党代 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机遇期。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适应经济全球化,在 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全 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建设经济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 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抢抓机遇,主动出击, 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做好加入WTO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根据WTO规则、 我国对外承诺和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特制定本行动指导要点。 一、抓住机遇“走出去”和“引进来” (一)适应和运用WTO规则扩大出口 1.引导、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熟悉和运用WTO规则和成员国便利,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制定符合WTO规则的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扩大 出口的积极性。 2.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开发能力强、出口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优势 企业,提高出口竞争力。培育优质名牌产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由主要出口 粗加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出口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 品的转变。 3.巩固和扩大欧美日和港澳等传统出口市场,努力开拓俄罗斯、中东、东 欧、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 4.实施出口主体多元化和出口渠道多样化。赋予更多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扩大经营主体,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优化出口贸易方式,提高一 般贸易出口比重,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带动出口和跨国公司采购出口。 (二)营造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的环境 5.加快国有大型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中 小型国有外贸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改制,采取注资经营、租赁、拍卖、产权转让、 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6.加快口岸改革,营造便捷的通关环境。推动企业与监管部门电子联网, 积极在大企业推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改进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方式, 简化异地深加工结转的监管手续。加快实施以电子报检、电子签证、电子转单为 主要内容的“三电”工程。 (三)加强对“走出去”的引导 7.支持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家电、纺织等行业到境外投资或开展境外加工贸 易,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揽境外重大工程和开 展劳务合作。鼓励科技开发部门到国外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 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立足在非洲、拉美、中亚及其他友好国家投资开发农牧渔综 合资源和森林、石油、矿产等战略资源。鼓励效益好、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和民 营企业在海外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投资设厂。 8.简化海外投资审批环节,赋予企业更多的投资决策权。增强政府部门的 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经营和工程承 包项目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9.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跨国公司、科技型企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引导和 鼓励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落户广东投资兴办制造业或其他产业。 充分发挥全省现有的国家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作用,高水准地建设外商投资 工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加大吸收外资参与国 有企业改组、改造、盘活不良资产的力度。 10.切实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 派。做好外商投资服务工作,建立权威、高效的外商投诉处理机构,及时解决外 商投诉的问题。 二、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依法保护国内产业 (五)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 11.强化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引导我省出口企 业积极主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积极配合和协调与中央政府的行动,运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减少新旧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保障我省产品 出口。 12.依照WTO规则对外国厂商在我省的倾销行为提出反倾销诉讼,调查 和起诉外国出口到我省接受其政府补贴的产品,维护公平贸易。 13.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和反倾销应诉信息库。指导企业了解国外反倾销 调查的法律规范,组织及发动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内的 社会力量,形成产业保护合力,增强企业应诉能力。 (六)通过加强检验检疫调控进口促进出口 14.充分利用WTO有关协定赋予各成员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 权利,通过加大把关力度、许可审批程序、检验检疫处理等措施,对长线重要进 口产品实行适当调控,保护省内相关产业。 15.健全进出口商品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制度。开设“绿色通道”,对符 合国家免检规定的进出口商品实行免检制度;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安全具有 潜在危险的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实行境外预检和装运前检验,加强装运监管和疫 情调查,逐步形成境外预检、到货查验和后续监管的全过程监控体系。 16.促进出口企业采取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产品质量 保证体系。逐步将检验检疫工作重点从对产品的检验监管转向对质量体系监管, 由主要依靠每批检验转向加强前期监督和后续管理。 (七)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对环保有利的条款 17.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大力扶持我省有利 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争取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环保技术,努力提高我省环 保监测能力,建立重点区域监测网络。 18.加快ISO9000、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以及 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步伐,积极扶持环保友好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开发,把有 利于环保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八)加强标准化建设 19.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根据我省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等 情况,构建一系列基于技术要求上存在差异的非贸易壁垒,包括技术性壁垒、市 场及消费性壁垒、特色性壁垒和社会性壁垒等。 20.根据WTO/ TBT(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技术壁垒)中规定的正当 目标原则和《标准化法》等规定,在地方事权内,重点制订工业产品安全、卫生、 环保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21.尽快提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鼓励高新技术企 业提高标准化水平。加快建立我省软件产业和现代流通业标准化体系。 22.加快标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行标准信息网络化,建立和完 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及国外技术法规等标准信息库,为企业提 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联 系、交流与合作。 三、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 (九)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23.进一步放开项目审批。除重大项目和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对企业投 资的一般竞争性项目,凡属于国家鼓励类的产业政策,在省的事权范围内,原则 上由企业自主决策,改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涉及属于企业自主权的生产、经营 的审批,原则上由企业依法自行管理。凡是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由市 场自我调节,政府只根据需要对部分商品和服务制定市场指导价或参考价。 24.改进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建设项目、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完 善财政支出项目和政府基金支出项目的审批管理。对有额度和指标限制或属于资 源性、垄断性的开发和经营权的审批事项,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标、拍 卖。加强对特殊行业、垄断性行业和社会公益性行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 25.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审批部门必须对每项审批事项制定详 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申报者查询。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收费, 健全收费管理办法,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 (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26.适应WTO的透明度规则,凡是我省政府及政府机关作出的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行政决定,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事项外,一律对外公开。 27.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宽带、高速、安全的电子政务专网平台,推 广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加快我省政府资源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制定政府公共信 息、电子交换信息、电子公务等标准,以及信息采集、加工、分类、索引、公布 和更新等工作的流程规范。 (十一)抓紧做好有关法规立、改、废和备案监督 28.抓紧做好有关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修订或废止不 符合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和完 善有利于保护、促进我省相关产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提高依法驾驭 和调控市场的能力。 29.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凡是不符合WTO 规则、与上位法相抵触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维护 国家法制的统一,确保政令畅通。 (十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30.大力培育发展功能完善、行为规范、运作协调的行业组织,使之成为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行业协会要建立出口产品价格协调机制,一致对外, 防止恶性竞争。 31.重点培育和发展优势行业、新兴产业和与WTO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 形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升级、符合国际惯例的行业协会群体。实行政社分 开,使行业协会走向独立自主。 四、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十三)实施名牌战略和大企业战略 32.鼓励企业努力创造国家和国际名牌产品。支持名牌企业通过兼并、联 合、重组、上市等形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品牌优势明显和掌 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集团。利用名牌效应,鼓励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合 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形成跨国名牌企业集团。通过市场机制打造一批经 营规模进入国内100强、接近世界500强、在广东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龙头作 用的企业“航母”。 33.加大名牌产品和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把技术改造着力点放在保持 国内先进地位、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产业上。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扶 植一批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关联度大的名牌产品。加强对名牌产品无形资产的 开发和利用,开展品牌经营,增强名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十四)努力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3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加快 建设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具有竞争 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全省制造业上档次、上水平。 35.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广州国 际生物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带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以 超细粉体及纳米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建设“广东光谷”和“先进制造协 作网及产业基地”,促进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 36.加快发展信息软件业。重点建设好广州、深圳、珠海、南海软件园区。 加快发展软件企业,推进以软件为基础的软件产业化生产。大力鼓励软件加工和 软件出口。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软件,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 37.加快运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 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大宗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大对钢铁机械、 石油化工等基础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支持有优势、 有潜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8.积极承接国际电子产品制造业转移,努力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元器 件集散地和整机生产基地。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和《环境保护法》关于防 止环境污染转移的规定,利用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的有利时机,把加工贸易及配套产业作为吸引和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建设珠江 三角洲制造业基地、带动省内相关产业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五)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39.提高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水平。用好WTO的“绿箱”和“黄箱”政 策,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教育、农产品信息服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 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农产品价格 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体系,把补贴的重点转向生产环节和农业生产者。 40.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广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园艺产业、 畜牧业和水产业,提高畜牧业和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调整区域布局,突出区域 特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带或产业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大力培育和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加强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商品 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 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1.推进农业改革。培养各类市场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发展 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业企业化经 营水平;构建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质检规范化。 (十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42.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 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以广州、深圳为重点,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基础 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大力吸引跨国分销企业来我省设立 商品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贸易和物流体系。 43.加快快发展旅游业。改革现行旅行社准入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 极吸引民资、外资投资我省旅游业。大力吸引国际大型知名旅游企业在广东落户 设立中国区或亚太区总部。积极推进旅游经营国际化,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 形成国际化的组织和接待体系。  44.积极稳妥发展电子商务。构筑电子商务安全基础平台,普及数字证书、 数字签名、电子合同、电子票据的应用。鼓励电子商务跨地区、跨行业经营。 (十七)提升文化产业层次和开发教育产业市场 45.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对包括民族文化流传继承安全在内的文化 安全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强化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公 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整合,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推进文化资源配置国际 化,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 46.开发教育产业市场。建立多元办学体制,发展公办民营、民办公助、 股份合作、混合型等多种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扩大重点大学和有条件的高 等学校在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招生规模,并在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办学基 地。适应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快开设与WTO相关 专业的步伐。 (十八)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47.对民营企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 第三产业。 48.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逐步从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转变,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明确产权关系,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现代企业。 49.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有限公司,实 现规模经营,增强竞争力。鼓励具有“专、精、特、新”项目的中小企业与大企 业集团分工协作,形成专业互补、优势互补的产业群体。 50.引导和鼓励技术含量高、力量雄厚的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股份公司 开展跨国经营,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融资、生产、销售国际 化。 51.鼓励拥有著名、驰名商标的民营企业加强对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技术创 新,发挥名牌效应,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协作,以优质企业为龙头实施 新一轮战略重组。  (十九)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52.按照“调整布局、有进有退、强优汰劣、优化结构”的方针,加快国 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我省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 优势企业集中。 53.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人 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4.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采取多 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经营、营运和监督体系,积 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五、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二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 55.通过科技项目引导,促进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自主开发有知 识产权、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建立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的有效机制,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国内外风险资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56.加强研究开发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 研究开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和大学科技 园的建设,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一批联合研究开发 机构,组建一批行业性或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开放式的行业共性技 术开发基地。 57.建立以知识产权产出为重要指标的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以发明专利的 取得、拥有作为科技计划立项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利益激励机 制,落实对发明者的奖励政策,激励企业通过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技术。 (二十一)抓紧做好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 58.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 资源共享、运行协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 人才培养投资格局。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按照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加强博士 后工作,完善专家管理制度,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滚动培养。加快处理WT O事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59.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培育和完善机构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 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建 立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推进人才市场实业化,并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创建有 利于人才创业的综合环境,吸引世界高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来我省创业。继 续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来粤工作。 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信用体系 (二十二)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60.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障碍。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 何方式阻挠、干预外地产品或工程建设类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打破服务行业中的 垄断经营,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及邮政、 电信等公用事业的监督。 61.进一步加大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 制黄贩黄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宣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和广 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62.加快中介机构建设,及时跟踪分析WTO成员通报的各种新标准、新 规则,加强对WTO各成员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体制的咨询服务。强化法律服务 机构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地位,逐步建立一批能够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 程服务的国际性中介组织。 63.加强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中介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 道德水准。认真查处中介机构的违法经营行为,对弄虚作假、胁迫欺诈、贿赂和 恶意串通、压价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要限期整改并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四)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64.加强企业(经济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海关、质监、工商、法院、外 经贸、统计等有关部门的数据要公开化,逐步建立覆盖全省各相关系统的企业 (经济主体)信用数据库,同时建立企业不良行为举报投诉系统、不良行为警示 系统和监督处理系统,并向全社会公示企业不良行为。完善现有的银行信贷登记 咨询系统(即企业征信系统),充分发挥其在加强信贷管理、保障金融债权、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逐步开展企业资信评估工作。  65.加强信用监管。对不履行合同的企业和个人、违规操作造成资产损失 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专门建立“不良记录名单”并予以 公布。逐步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科学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规范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财产、信用和契约关系。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步建立全省统一 的信用体系。 66.推进商业信用票据化。逐步扩大商业票据适用范围,扩大贴现和再贴 现规模。加快培育商业票据的流通市场,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商业票据贴现、清 算和交换流通网络。 七、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二十五)努力创造就业机会 67.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继续实行就业优先的方 针。在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继续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鼓励社区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扶持发展中小型企业,拓宽小城镇的就 业门路。延长农业和乡镇企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68.发展劳动力市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建设,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加强对特殊困 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再就业援助,促进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 健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挂钩劳务扶贫制度。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工作, 加快城乡劳动力结构调整。 69.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将技能教育和培训对象覆盖到 所有待业、失业、下岗人员,形成以培训促就业的机制。建立以职业技术院校为 主导的职业教育培训新体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实施“智力 扶贫”和“教育扶贫”工程。 (二十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0.根据WTO规则与上位法的规定,加快我省劳动保障立法,维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  71.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面向广大劳动者的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 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制定灵活的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把所有符 合规定的企业和劳动者都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拓宽社保基金渠道,提高社保基金 运行质量,增强社保基金的保障能力。加强社保基金征收工作,清理历年拖欠的 社会保险费,回收处置挤占挪用的社保基金。 八、强化保护知识产权 (二十七)加强版权保护力度 72.加强保护版权的宣传教育,普及与保护版权相关的法律知识,营造人 人知法、守法、自觉抵制侵权盗版的社会氛围。 73.加快建立和完善著作权管理制度。健全著作权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举 报和打击盗版的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对打击盗版活动的积极性。 74.积极推进版权贸易及版权代理业务,为版权使用和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八)建设专利保护体系 75.完善省、市、县三级专利管理体系,制订重点领域行业的专利权保护 办法。加快专利代理、专利评估、许可贸易、专利信息等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 步完善行政司法双轨并行的保护体制,加大执法力度,制止专利侵权行为。 76.强化专利政策导向。重点扶持优势行业和重点技术领域运用专利战略, 选择自主创新或对引进国外核心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拥有自主专利 权的应用技术、外围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大对申请发明专利的扶持力度,扶助企 事业单位申请国外专利,使“走出去”的产品和技术获得国外法律保护,抢占国 际市场。 (二十九)强化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77.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商标专用权。逐步健全和完善商标 的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企业自我保护和社会监督保护的机制。加强对生产和商 标印制的监控和管理,切断侵权假冒活动的源头。 78.加强市场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商标违法活动。通过普及商标法律知识,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抵制假冒产品。尽快制定保护著名商标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九、加强与WTO事务有关的信息咨询工作 (三十)建立与WTO和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信息合作关系 79.加强与WTO、其他相关国际组织、我省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家有关 部门,以及各科研情报机构的信息合作,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网络。 80.建立广东省WTO信息资料库,健全信息的收集、翻译、加工和服务 体系。重点收录、翻译和介绍WTO规则和有关工作文件、我省主要贸易伙伴的 经济贸易信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等,为我省的加入 WTO应对工作提供情报。 81.建立广东省WTO人才信息库,收集和组织我省各部门、教学科研机 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WTO专业人才的资料及动向,为信息咨询服务提供 雄厚的人才基础。 (三十一)开展WTO公共信息咨询服务 82.以省WTO事务咨询理事会为组织载体,组织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 向公众提供有关WTO事务的非盈利性的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向我省企业及时通 报WTO成员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等,为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重 点项目提供专项情报服务。重点做好涉及我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应诉。 83.改善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的方式,建立省WTO事务咨询服务网信息平 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高效的咨询服务。 十、建立更加紧密的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关系 (三十二)建立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 84.充分利用WTO的有关条款,建立更加密切的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关 系,促进区域资源和要素的优化组合。在粤港高层联席会议和粤澳联络小组制度 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建立“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可行性和实施途 径。建立市场导向、政府协调、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合作新机制。 85.完善粤港澳三地口岸监管模式。简化货车过境管理,争取建立“一站 式”货车过境管理体制。推广“电子口岸执法系统”,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三十三)共同构建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86.建设珠江三角洲国际制造业基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 珠三角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变“劳密型前店后厂”合作为“科技型前店后厂”合 作。抓住美、日、欧等国家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加大粤港澳联合招商引资力度, 鼓励跨国公司到粤港澳地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推 动本区域发展成为研发、制造、服务的综合基地。 87.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对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基地的 服务功能,加强贸易服务业合作,加快发展珠江三角洲现代流通业,重点发展连 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中高级批发市场。积极推进粤港澳金融合作,承 接港澳转移的金融业务,扩大三地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合作,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完善大珠江三角洲对外服务窗口和重要门户的功能。 (三十四)加强粤港澳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 88.规划建设粤、港、澳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和过境交通系统。近期重点建 设深港西部陆路通道。抓紧做好珠江口跨海大桥的前期论证,争取早日上马建设。 加强三地机场、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合作。近期重点研究珠海机场、港口与香 港合作问题,提高使用率。加快东江供水工程改造建设,改善向香港供水的质量。 89.共同促请中央规划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我国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为扩大粤港澳地区经济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创造基础性条件。 (三十五)建设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 90.建立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经常协调机构,着手规划三地旅游线路的衔 接并进行专项促销。实施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旅游目的地跨媒体营销计划。 91.加快粤港澳三地旅游业的相互开放。争取2003年起,香港、澳门 旅行社在广东设立独资旅行社。提供为三地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可不经地接, 直接进入对方行政区旅游的服务。 92.进一步提高粤港澳三地游客区内流动的便利性,推动三地客源互动。 争取2003年将实施“144小时便利措施”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广东全省。认 真做好来粤外省人员赴港澳旅游的服务和管理工作。适当增加粤港澳旅游直通巴 士配额。



                                          Baidu
                                          map